十月的山风已经带着刺骨的寒意,卷起满地枯叶在训练场上空打着旋儿。李云龙蹲在土坡上,嘴里嚼着根枯草,眯眼望着场中操练的战士们。三个月前那场反扫荡后,独立团补充了百余名新兵,现在正进行冬季作战特训。
\"第三组!动作太慢!\"教官张大彪的吼声震得树枝上的积雪簌簌落下。这个铁塔汉子伤愈归队后,左腿落下了残疾,但训练起来比谁都狠。\"鬼子的刺刀可不等你系鞋带!\"
新兵们喘着粗气重新列队,有个矮壮小伙动作特别利落——翻滚、射击、隐蔽一气呵成。李云龙挑了挑眉毛:\"那小子叫什么?\"
\"报告团长,叫王铁锤。\"铁蛋捧着花名册回答。这孩子又长高了,棉袄袖子短得露出手腕,但眼神比从前更加沉稳。\"原是煤矿工人,能用铁锹劈开五块砖。\"
李云龙点点头,目光转向另一侧。王喜武正带着老战士们练习雪地潜伏,狙击手们全身裹着白布,连枪管都用石灰水刷白了,趴在雪地里根本分辨不出来。
\"团长!旅部急电!\"通讯兵踩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跑来,递上张电报纸。
李云龙展开一看,眉头立刻拧成了疙瘩。日军华北方面军新任司令官冈部直三郎调集三个师团,准备对晋东南根据地发动\"铁棍扫荡\",采用梳篦战术步步为营。独立团的防区首当其冲。
\"通知各营连长来开会。\"他转身走向指挥部,皮靴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脚印。
作战室里烟雾缭绕。煤油灯的光照着一张张凝重的脸,赵刚正在黑板上画敌军进攻路线图:\"...日军第36师团从东面压来,第41师团走北线,最危险的是这个战车联队,配有二十多辆坦克。\"
\"坦克?\"新上任的炮兵排长周卫国声音都变了调,\"咱们连门像样的反坦克炮都没有...\"
\"急什么!\"李云龙一瞪眼,\"老子打的就是坦克!\"他转向铁蛋,\"去把李铁匠请来,就说有要紧活儿。\"
不一会儿,铁蛋领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进来。李铁匠是方圆百里最好的工匠,兵工厂的模具都是他打的。听说要对付坦克,老汉二话不说掏出粉笔在地上画起来:\"俺见过那铁王八,底盘最薄,用铁蒺藜卡住履带就行...\"
作战方案很快成型:由李铁匠带人打造反坦克障碍;张大彪的一营负责诱敌深入;王喜武的狙击组专打坦克观察窗;铁蛋带着侦察班的孩子布置真假雷区;周卫国的炮排则在山口策应。
\"记住,咱们的目标不是全歼,是拖住鬼子。\"李云龙环视众人,\"给总部转移争取时间,能拖一天是一天!\"
深夜的兵作坊灯火通明。李铁匠带着徒弟们连夜赶制\"铁蒺藜\"——用铁轨钉改装的三角钉,撒在路上能扎穿坦克履带。铁蛋领着孩子们在旁帮忙,小脸被炉火烤得通红。
\"团长,这个行不?\"孩子举起个带倒刺的铁疙瘩。
李云龙接过来掂了掂:\"再加个木柄,就是简易反坦克雷了。\"说着掏出个小本子,凭记忆画出反坦克壕的剖面图,\"深度要两米,斜面角度六十度...\"
天蒙蒙亮时,前沿观察哨传来消息:日军先头部队已到二十里外的马家河。李云龙立即下令全团进入战斗位置。战士们三人一组分散在预设阵地,每人都带着三天的干粮和双倍弹药。
铁蛋带着侦察班最后一个撤离村庄。临行前,孩子把舍不得扔的课本埋在了老槐树下,还细心地在树皮上刻了个记号。远处已经能听见坦克引擎的轰鸣,像闷雷般越来越近。
\"快走!\"李云龙一把拽过发呆的铁蛋,\"等打完仗,老子给你找套新的!\"
第一场战斗在正午打响。张大彪的诱敌分队成功把日军坦克引进了雷区。虽然土制地雷对装甲没什么用,但爆炸声吓得步兵不敢上前。趁这机会,王喜武的狙击手们开火了,子弹精准命中坦克观察窗,打得里头的车长不敢露头。
\"放铁蒺藜!\"随着李云龙一声令下,战士们把连夜赶制的三角钉撒满路面。打头的坦克刚压上去,履带就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很快卡死不动了。
\"打!\"埋伏在两侧的机枪同时开火,子弹像冰雹般砸向暴露的步兵。日军顿时乱作一团,有的往坦克底下钻,有的盲目还击。更绝的是李铁匠造的\"火葫芦\"——装满煤油的陶罐点燃后滚下山坡,烧得鬼子哭爹喊娘。
战斗持续到黄昏。日军丢下五辆瘫痪的坦克和几十具尸体撤退,独立团仅轻伤八人。但李云龙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果然,第二天日军改变了战术。先是用重炮轰击可疑区域,接着步兵拉网式推进,坦克则在后方提供火力支援。独立团的阵地接连失守,伤亡开始增加。
\"团长,三排顶不住了!\"铁蛋冒着炮火跑来报告,小脸上全是黑灰,\"伤亡过半,弹药也快打光了!\"
李云龙二话不说,抄起冲锋枪就往三排阵地跑。那里的情况确实危急:战壕被炸塌了大半,十几个战士非死即伤,剩下的被日军火力压得抬不起头。
\"手榴弹准备!\"李云龙大吼一声,率先扔出两颗手榴弹。爆炸的烟雾刚起,他就跃出战壕,冲锋枪喷吐出复仇的火舌。战士们见状也纷纷跟上,一时间竟把日军逼退了百余米。
撤退途中,李云龙左臂中弹,鲜血很快浸透了棉袄。铁蛋撕下自己的衣袖给他包扎,小手抖得厉害却强装镇定:\"团长,咱们往哪儿撤?\"
\"鬼见愁。\"李云龙咬牙忍痛,\"那里易守难攻,够鬼子喝一壶的!\"
鬼见愁是座近乎垂直的悬崖,只有一条之字形小路通往山顶。战士们轮流抬伤员,在齐膝深的积雪中艰难跋涉。铁蛋走在最前面探路,有两次差点滑落悬崖,幸亏被后面的战士拽住。
山顶的岩洞比想象的更理想。入口隐蔽在灌木丛后,里面却宽敞干燥。乡亲们已经在等着了,妇女们立刻接手照顾伤员,孩子们帮忙生火取暖。老村长颤巍巍地捧出坛老酒:\"李团长,这是俺藏了十年的汾酒,给同志们擦伤口...\"
日军追到山下就傻了眼。炮火打不到山顶,步兵冲锋又会被滚木礌石砸得头破血流。尝试了几次后,鬼子指挥官居然派了个汉奸来劝降。
\"李团长!皇军说了,只要你们投降,保证一个不杀!\"汉奸举着白旗喊得声嘶力竭。
李云龙一枪打飞了他的帽子:\"回去告诉小鬼子,老子这儿还缺个倒夜壶的,看他够不够格!\"
战士们哄堂大笑,士气为之一振。但李云龙心里清楚,被困在山上不是长久之计。夜里查哨时,他发现铁蛋蜷在角落里写写画画,凑近一看竟是张精细的日军布防图。
\"哪来的?\"李云龙惊讶地问。
\"俺白天用望远镜看的。\"孩子指着图上几个标记,\"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是鬼子的弹药堆放处。\"
李云龙眼睛一亮。程铁柱的记忆里,现代战争中最关键的就是后勤补给。如果能端掉日军的弹药库...
作战会议开到凌晨。最终方案是:由王喜武带特种分队从后山悬崖索降,绕到日军后方;张大彪的突击队趁夜下山,专挑薄弱环节打;铁蛋带着侦察班的孩子制造假象,吸引敌人注意力。
\"记住,打了就跑,别恋战。\"李云龙挨个检查战士们的装备,\"咱们的目标是弹药库,不是拼命!\"
行动在第二天午夜开始。王喜武的狙击组像壁虎一样贴着悬崖下降,铁蛋带着孩子们在山顶大声唱歌,还时不时放几枪,成功吸引了日军哨兵的注意。
张大彪的突击队则从另一侧摸下山。这个铁塔汉子虽然腿脚不便,但夜袭本领一流,带着战士们无声解决了三个哨卡。当特种分队与突击队汇合时,日军的弹药堆放处已经近在咫尺。
\"放火!\"随着王喜武一声令下,战士们把浸了煤油的布团扔进帐篷。火势瞬间蔓延,紧接着是惊天动地的连环爆——堆放的炮弹被引燃了,炸起的火球照亮了半边天空。
日军彻底乱了套。有的去救火,有的往树林里钻,更多的则是盲目射击。趁这机会,突击队又炸毁了附近的油罐车,冲天的火光十几里外都能看见。
回山的路上,张大彪为了掩护战友,被子弹打中了腹部。这个铁打的汉子硬是咬着牙走了三里地,直到看见接应队才倒下。
\"彪子!坚持住!\"李云龙红着眼睛给他包扎,鲜血很快浸透了绷带。
\"团长...值了...\"张大彪咧着嘴笑,\"端了鬼子...老窝...\"
当队伍撤回山顶时,东方已经泛白。山下日军营地一片混乱,到处是燃烧的车辆和奔跑的士兵。更妙的是,早起的乡亲们发现,有一队日军正仓皇撤退——原来是总部趁机在外线打了胜仗,冈部直三郎不得不抽调兵力回援。
\"我们赢了?\"铁蛋不敢相信地眨着眼。
\"暂时的。\"李云龙望着远处渐渐熄灭的火光,\"鬼子还会再来。去,把伤员安置好,特别是彪子。\"
岩洞里,张大夫正在给张大彪做手术。子弹打穿了肠子,又没有足够的药品,情况很不乐观。铁蛋蹲在洞口,小手合十像个虔诚的信徒。李云龙走过来,往他怀里塞了块烤土豆:\"吃吧,炊事班特意给你留的。\"
孩子摇摇头:\"给彪叔留着...\"
\"放心,老子从楚云飞那儿讹了两支盘尼西林,死不了!\"李云龙硬把土豆塞给孩子,转身望向远方起伏的群山。
这场战斗独立团伤亡六十七人,毙伤日军二百余,摧毁弹药库一座,成功挫败了\"铁棍扫荡\"的第一波攻势。更重要的是,他们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黑云岭,为总部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庆功会上,总部特派员亲自宣读嘉奖令。铁蛋被破格提拔为侦察排副排长,孩子挺着小胸脯敬礼的样子,逗得战士们哈哈大笑。张大彪虽然还躺在担架上,但已经能喝粥了,看见铁蛋的新肩章,咧着嘴直乐。
夜深人静时,李云龙独自站在崖边。冬日的星空格外清澈,银河像条闪亮的缎带横贯天际。他摸着左臂的伤疤,想起这大半年的血战——从苍云岭到黑云岭,从孤军奋战到军民一心,独立团就像他腰间那把缴获的佐官刀,越磨越利。
\"团长,查哨回来了。\"铁蛋轻轻走到他身边,递上个烤得焦香的红薯,\"趁热吃。\"
李云龙掰下一半,剩下的塞回孩子手里:\"走,跟老子去查哨。今晚可能有雪,得让战士们加床毯子。\"
两人的身影在雪地上渐行渐远,身后是一串深深的脚印。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大地上,新的故事正悄然展开。就像那悬崖缝隙中的野松,看似弱小,却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