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笼罩着长津湖东南角的炮兵阵地,李云龙踩着结霜的杂草,靴底发出细碎的咔嚓声。三辆喀秋莎火箭炮整齐排列在伪装网下,炮管上的露水在朝阳下闪着微光。昨夜那场大火已经把仓库烧成白地,但奇怪的是,美军至今没有派兵搜索这片区域。
\"就是第三辆。\"赵刚指着最右侧那辆喀秋莎,炮架上用白漆刷着个不起眼的\"三\"字,\"我查过记录,这辆是上个月缴获的,但炮弹配给量比其他两辆多一倍。\"
李云龙绕着火箭炮转了一圈,手指抚过冰凉的钢铁。在瞄准具下方,他发现了个小小的刻痕——是晋绥军358团的徽记!这个位置,这个角度,只有当年经常操作火炮的老兵才会注意到。
\"把底盘检查一下。\"
战士们拿来千斤顶,刚抬起炮架前半截,张大彪就惊呼出声:\"师长!这儿有暗格!\"
底盘下的装甲板被巧妙地改造成活动门,里面塞着个防水油布包。李云龙刚把它抽出来,远处突然传来侦察兵的哨声——美军巡逻队过来了!
\"隐蔽!\"
所有人迅速散入周围的灌木丛。李云龙趴在结冰的土沟里,听见美军的皮靴声越来越近。带队的军官似乎发现了什么,停在喀秋莎旁边用英语嘀咕了几句。突然,一发迫击炮弹落在不远处,美军立刻卧倒还击。
\"是我们的人!\"小陈兴奋地低语。
趁着交火的混乱,李云龙带人悄悄撤离。回到临时营地后,他拆开油布包,里面是本日文作战日志和半张烧毁的照片。照片上,年轻的楚云飞穿着日军少佐制服站在731部队标志前,但仔细看就能发现,他的右手小指微微翘起——这是当年两人约定的\"被迫配合\"暗号!
赵刚翻看着作战日志,眼镜片后的眼睛越瞪越大:\"老李...这是'樱花计划'的最终方案...他们准备在停战日投放...\"
李云龙凑过去,看到日志最后一页用红笔圈着的日期:1953年7月27日——正是朝鲜停战协定签署的日子!而投放目标赫然标注着\"东京—华盛顿\"。
\"操,小鬼子要连美国佬一起坑?\"张大彪忍不住爆粗口。
李云龙没说话,他正盯着日志边角的某个批注。那潦草的笔迹他太熟悉了——是楚云飞的字!批注写着:\"已替换菌种,坐标修正为北纬38度,东经127度\"。
\"这是长津湖的坐标啊...\"赵刚倒吸一口凉气。
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警卫员小陈冲进来,手里攥着份电报:\"师长!兵团急电!美军一支特种部队正在向长津湖移动,带队的是个...\"他咽了口唾沫,\"是个半机械化的日军将官!\"
李云龙和赵刚对视一眼,同时想起在仓库火海中消失的楚云飞。那具被炸碎的机械躯体里,到底还藏着多少秘密?
\"集合部队。\"李云龙把作战日志塞进怀里,\"咱们去会会这位'老朋友'。\"
他走出帐篷,朝阳正从长津湖面升起,冰层反射着血红色的光。远处的雪原上,隐约可见一队人影正缓缓逼近——最前面那个高大的身影,走路的姿势像极了楚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