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老知青们已经去上工了,新知青还可以休息一天,接着就要跟着上工。
江宁和其他几个新知青约着一起,打算去镇上供销社买点东西,也去邮局看下包裹到了没有。
坐村里的牛车,二毛钱一个来回。村里村民觉得贵了,对知青来说,这钱还是可以接受的。
到了镇上,江宁就没跟他们一起走了,他没打算去供销社,反正里面卖的东西他都有。
江宁在小镇上四处看了看,心中不禁感慨这地方实在太小了。
其实也不算太小,是因为江宁已经习惯了现代都市生活。
大城市里,从高端奢华的品牌店到充满烟火气的街边小店,各类商品也是琳琅满目。
生产制造业很发达,背后有着一整套成熟的产业链条在支撑着。同时,交通、医疗、教育这些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
自然空间上就显得广阔而多元。但现在很多城市都没开发。
像阳市,已经算大了,毕竟好几个厂,还是省会,就这江宁还觉得小。
其实这种“小”也不是单纯指地域的面积,更多的是城市功能、繁华程度带来的直观感受。
就像从一个丰富精彩的大世界突然走进了一个简单的小天地,让他在心理上一时难以完全适应。
江宁决定先去邮局看看。到了邮局,问了下,东西还没有寄来。
江宁就先给小舅舅打了个电话,报了平安,又说了村里都挺照顾他们知青的。
知青也好相处,让他不要担心。后面他会给他寄东西的。
零零总总就多说了几句,这年头电话费实在是太贵了,特别是江宁从黑省打到贵省好几千公里,就花了7块多钱。
打完电话,江宁出了邮局,随后江宁便找了一个无人的角落,闪身进入空间。
将提前存放在里面的物件打包好,装作刚从邮局取出包裹的样子,抱着一个大大的包裹离开了。
江宁想着也还早,就直接去了国营饭店,这年代国营饭店的味道还是挺有保证的。
随后,他走进国营饭店。江宁点了份红烧肉、辣椒炒肉和一份青菜汤,外加一碗白米饭。
不一会儿,饭菜上齐。对于其他人对他外貌的窃窃私语他已经习惯了,就当没听见。
正当他准备开吃时,突然听到有人说道:“那小子好俊啊,不过也真有钱,一个人三个菜还是两个肉的。”
江宁一愣,反应过来自己好像是有点高调了,现在大家物资都很匮乏,他一个人就点那么多菜,就有点惹眼。
也怪平时就习惯了,再加上在阳市的时候,他变了装,而且阳市是省会,有钱的也挺多。
现在他下乡了确实得注意,不能太招摇,低调一点。
江宁赶忙伸手进了包里,其实是从空间拿出一个饭盒,将其中一份肉全部倒了进去,假装是打包回去吃第二顿的样子。
江宁下意识地瞟了瞟说话的那一桌,只见一个五官极为硬朗帅气的男人坐在那里,五官很优越。
尤其是他那双眼睛,深邃黝黑像深渊一样要把人吸进去。浑身透着一股桀骜不驯的气质。
身旁围着几个年轻人,应该是他的小弟,正毕恭毕敬地叫他“越哥”。
也许是江宁的眼神有点明显,引起了男人的注意。
他侧过头来,直直的看着江宁,江宁感觉一股压力扑面而来。
江宁不得不承认,这个男人真的很英俊,特别是气质又危险又引人沉迷,就算是在娱乐圈这样的地方,他也属于天花板的级别。
江宁喜欢的一直都是同性,这是他在高二结束的那个假期知道的。
以前的他,每日只顾着吃和玩,从未对谁产生过别样的情愫。
而那个假期发小来找他玩,两个偷偷摸摸的躲在家里看了小片子,男帅女美。
看到女主他内心毫无波澜,而镜头转向身材健硕的男主身体上时,他心跳加速起来。
紧张,害怕,不断的冲击着他的内心和以往的认知。
后面他在网上也搜了很多资料,慢慢确定了自己的性向,也接受了他自己。
高中毕业后想告诉父母,父母又突然离了婚。也不知道应该跟谁说了。
进入大学后,也遇到了一位学长。才刚在一起不久,就遭遇了学妹的疯狂示爱。
而学长几次疏离的态度,虽然理智上他知道对方这么做是对的,但他还是接受不了,分手了。
可能是从小就是爷爷给他带大的,大一点父母又离了婚各有各的家。
这些经历让江宁的内心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所以他其实特别讨厌一个人。
他渴望的是一份坚定不移的感情,是被对方毫无保留、毫不犹豫地坚定选择。
后面也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都没有动心的感觉,进了娱乐圈那更不用去想这些事了。
算了,现在想这些事,没有多大的意义,现在自己最要紧的是低调生活,改变原主外公他们的命运。
江宁低下头继续吃饭。这时,又听到之前说话的小弟说:“越哥,那小子刚才盯着你想干嘛,打架吗?”。
被称作“越哥”的男人没作声,江宁自己感觉脸上刺刺的,在心里恨恨的骂道:脑子有包的,看了几眼就盯着看了?还打架?
江宁匆匆吃完饭后,便赶紧离开了。抬着行李,江宁就朝着牛车停放的方向走去,来到牛车旁。
赶车的李大爷正坐在车辕上抽着旱烟,看到江宁过来,乐呵呵的说:“哎,这么快就逛完了啦?”
江宁也笑着回应,将包裹放上牛车后面,江宁假装从包里拿了两个包子递向李大爷,“大爷,这回去还得好一会呢,吃个包子垫垫。”
李大爷连忙摆手拒绝,露出憨厚的笑,“使不得,这是你买的吃食,俺咋能要呢。”
江宁却执意把包子塞到大爷手中,真诚地说:“大爷,你就拿着吧,我买得多,你年纪大了,在这大热天里等着我们也不容易。”
李大爷推辞不过,就感激地收下。江宁与李大爷简单地聊了起来。
他好奇地询问村里的情况,李大爷也热情健谈,一边吃着包子,一边向江宁介绍:“咱这村子不大,总共百来户人家。
村里头村干部们,人都不错,啥事也都为咱村民着想。
还有个小学校,不过条件简陋,就那么几个老师,教着村里的娃娃们念书。”
江宁认真听着,时不时插问几句,对村子的基本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
村里的水源主要是靠村头的一口老井,每到农忙时节,大家都会互帮互助。
村里也有几户人家因为成分问题,日子过得比较艰难,牛棚里还有一些下放的人。
但他们这边不实行什么p斗什么的,大多不会故意去欺负那些人,反正不搭理就得了。
李大爷还提到,村子里的大小事,老支书说的要更管用一点,大家都服他。
另外一边,在江宁离开后,饭店里那桌被称作“越哥”的人还在继续吃饭。
几个小弟一边吃着饭,一边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他应该是新来的知青,也不知道是去哪个村子插队了。长得也太俊了,村里的小姑娘们肯定喜欢。”
“那是眼瞎,你看那小脸白的,那小身板,能上的了炕不?”说着几个就嘻嘻哈哈的笑了起来,又从床上讨论到那个姑娘好看。
“朱晓婷我觉得就挺好看的,温温柔柔的?”
另一个小弟立马不干了,撇撇嘴说:“你可拉倒吧,朱晓婷一天天哭哭啼啼的,我觉得还是苏曼好看,那才叫明艳动人。”
一直未出声的“越哥”这时才终于开口,淡淡地说道:“行了,再好看,也跟你俩没关系。赶紧吃。”
听到这话,几个小弟都嘿嘿直笑,就赶紧吃饭了。
下午快一点半左右,其他知青也陆续从供销社买东西回来,手上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纷纷坐上了牛车,一路上风吹着,大家一边闲聊。
江宁突然想起自己还要打柜子这些,便转头问了问李大爷:“大爷,咱村子里有谁会做木匠活呀?我想打个柜子用来装东西。”
“那肯定得找杨老三啊!村里哪家娶媳妇嫁女儿,做柜子箱子这些家具,都找他。
他家就在大榕树下第二家。等下进了村子你就看得到了”李大爷说。
江宁因为拿着大包裹,就先回了知青点,放好锁好门后。
李磊和王娟说也要打柜子,三个就一起出门了。
到了杨老三家,江宁热情的说:“杨大叔,我三个是新来的知青,我叫江宁。
他叫李磊,她叫王娟,我们想打柜子和箱子,你看什么价钱,要多久能拿呀?”
杨老三也好脾气的回应:“我这儿有现成打好的,你们先看看有没有喜欢的,要是没有,我再重新给你们打。”
三人跟着杨老三走进另一个屋子,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打好的家具,种类十分齐全。
一番挑选后,江宁选了一个大柜子、一把锁,还挑了一个小板凳和一个小桌子,总共花费了6块钱。
李磊选了个箱子,和一个小板凳。王娟要了一个柜子,一个箱子和一把锁。江宁看了看院子,便问杨大叔能不能借板车用用。
杨大叔赶忙摆摆手,:“你们别操心,等我儿子下工了,我让他给你们三个要的东西都送到知青点去。”
三人连声道谢,便返回了知青点。回了屋,时间还很充裕,江宁想着等会柜子就送来了,便决定先不收拾行李。
从空间拿出一个西瓜,切了几瓣,好甜啊,夏天就是和西瓜最配的。
又拿了几盒冰淇淋和零食出来,又是一个愉快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