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结束已是晚上。
江雪珑和张国容在摄影棚外等着司机把车开过来。
晚风裹着湿气吹得树叶簌簌作响,霓虹灯在暮色中明明灭灭。不知谁把月亮挂在了前方写字楼的屋顶,残缺的模样像极了拼不回去的爱情。
江雪珑犹豫了很久,还是决定跟张国容聊聊这个话题。毕竟,有些心结,说出来,比闷在自己心里好。起码,不容易生病。
“容哥,你和倪诗贝还好吗?”
张国容一愣,然后苦笑道。
“原来阿珑看出来了啊,我还以为我隐藏得很好。”
确实隐藏得很好,拍摄的时候容哥一直表现得很开心。要不是在采访的时候,对同一句话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反应,她也不会察觉异样。
张国容深吸一口气,故作云淡风轻。
“阿贝,跟小美一样。都走了。”
“走了?去哪里?”江雪珑问。
“她觉得自己在香港发展的不顺利,所以签了台湾的经纪公司。昨天的飞机。”
张国容自嘲地笑了笑。
“我一夜没睡着,要不是因为今天有你这边的工作,我昨晚一定喝到醉死过去了。”
原来是这样。
难怪今早打电话给容哥一直没人接,不然也不会找陈太去他家里抓人。
难怪今日容哥会对小美和阿容的结局耿耿于怀,原来是和现实相互映照了。
“其实这件事我们已经闹了两个月了,果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江雪珑蹙眉。
“就算你在香港,她在台湾,你们不能异地交往吗?香港飞台北也就一个多小时,比很多香港人通勤的时间都短。”
张国容看向江雪珑,眼中的光晕像破碎的星河模糊不清。
“看来阿珑也懂得,时间和距离分不开两个相爱的人。”
江雪珑垂下眼眸,张国容的言下之意便是,时间和距离只会分开两个并不相爱的人。
江雪珑不好多嘴朋友的感情问题,只能用行动表达自己无法说出口的心意。
“容哥,把手给我。”
张国容不解地伸出手,手心朝上。
江雪珑翻转张国容的手掌,以口红做笔,在他的手背上认真画下一朵小红花。
鬓角碎发随她低头时散落,执笔之人浑然不觉,侧脸在路灯的映照下柔和而坚定。
“送你一朵小红花。”
“阿珑,这是?”
“容哥,你相不相信这个世界是存在奇迹的?当你需要奇迹的时候,就带着它来找我。”
张国容抬起手背,细细打量着那一朵正红色。
他不太懂江雪珑口中的奇迹是什么,但他能感觉到,这朵小红花,是江雪珑的温暖和善意,也是她的鼓励和支持。
张国容嘴角缓缓勾起笑意,像在荒芜之地遇见了绿洲。
“这么说,阿珑就是我的奇迹了?”
江雪珑眼神不容置疑,语气轻快却字字郑重。
“对,我就是。”
……
送走张国容,江雪珑回到摄影棚与杂志社的成员们开会。
“今天是我们杂志社第一次拍封面,也是第一次与艺人做专访,工作进行的很顺利,这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工作和默契配合,大家辛苦了。但是,我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接下来更是创刊号发行前的最后冲刺阶段,请大家打起精神,将杂志打磨到尽善尽美。”
江雪珑做完会议开场白,梁嘉辉开始主导会议进行。
“现在大家挨个说说各自负责的工作情况、完成度、接下来的计划,以及有没有需要其他人配合跟支持的。如果哪里存在风险,导致工作完成不了,一定要及时暴露出来,千万不要藏着。”
梁乐瑶翻开密密麻麻的采访本,首先汇报。
“今天的专访已经完成初稿,拍摄的照片和底片也已经全部拿到,等主编挑选好专访配图后,晚上就能出修订版,明天即可发给主编和张国容先生过目。鉴于我们现在ddL临近,还需要主编私下催催张国容先生尽快校对,以便我们尽快定稿。”
江雪珑点点头。
“乐瑶今日跟我回家住,我陪你一起出修订版,明日一早我就去找张国容先生,守着他校对,明天一定能让你定稿。”
文字编辑阿雯捏着布满红色批注的样刊,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
“内页排版的校对完成了80%,但有两篇从学校征集来的投稿,可能存在思想意识上的问题,因为主编多次强调过要对这部分进行严谨的审核,所以我不敢擅自通过,想和主编讨论下修改方向。”
阿雯说着便递给江雪珑几页文档,江雪珑快速阅读起来。
阿雯推了推眼镜接着说。
“另外,乐瑶对学生进行的街拍,和学生们自行投稿的照片,会存在风格和色调的差异,建议美术主编调整照片冲印参数,并且提前打样确认。”
梁嘉辉点点头。
“嗯,阿雯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好。我希望大家不要只聚焦在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上,若是发现其他问题,也欢迎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做杂志是一个team work,只有一个环节做得好是没有用的,要所有环节都做好,才能出一本有水平的杂志。
阿雯说的这个问题,我也注意到了。不过我们既然开放了照片投稿,那就一定会出现风格色调参差不齐的情况。我已经调整了排版,将投稿的照片放在专栏里,来保证杂志风格的统一。大家拿到的下一本样刊就能看到效果。”
江雪珑竖起左右手的大拇指,给阿雯和梁嘉辉比了个大大的赞。
负责发行的老周把区域铺货地图铺在桌上,食指重重戳着新界的空白处。
“九龙和港岛的书报亭因为投资人黄生的影响力已经谈妥90%,但新界那边竞争对手压价厉害,如果我们不能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条件,恐怕很难拿下黄金点位。”
江雪珑皱眉不解。
“等等,我不太理解其中的逻辑。书报亭当然是越多杂志可以卖越好,怎么会为了卖别的杂志,就不卖我们的杂志呢?”
老周知道江雪珑并不是专业做出版的,所以很多情况她不了解也实属正常。于是想了想如何用她能听懂的话语阐述清楚这个问题。
“书报亭并非不愿意多卖杂志,而是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售卖哪些杂志。
首先是空间与成本限制:书报亭空间有限,杂志种类过多会增加管理、储存和运输成本。如果某些杂志销量不佳,积压库存会占用资金和空间,影响整体经营效益,所以书报亭会倾向于选择更畅销、利润更高的杂志。
其次是利润考量:不同杂志的进货折扣、批发价和零售价不同,利润空间也有差异。如果其他杂志能提供更高的利润,或者在同等利润下销量更大,书报亭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可能会优先选择这些杂志,甚至可能减少或放弃一些利润低、销量少的杂志。
因此,在新界地区,当竞争对手通过压价等方式与书报亭合作时,书报亭可能会因上述因素,更倾向于选择与能带来更多利益的杂志合作,这就使我们的杂志在争取铺货点位,尤其是黄金点位时面临困难。”
江雪珑听明白了,暗自感叹:果然是活到老学到老!
但回到话题上,她立马严肃起来。
“压价这种竞争方式绝对不可取,今天能压一块,明天就能压两块。今天新界压了两块,明天九龙和港岛的书报亭就会找上门也要求压两块。今天你压两块,明天对手就会压三块。价格战一旦开打,只会没完没了,损人不利己。我的建议是,以读者为导向去争取铺货点位。
学校附近的书报亭是我们必须拿下的重中之重!必要时可以由我们来承担库存积压风险。老周,有没有这样的铺货方式:比如,没卖完的可以退回?”
老周点点头。
“有的。这叫寄销。我们可以和书报亭达成协议,以销售数量定期结款,没卖完的杂志,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退回。不过,本应由书报亭承担的成本风险,就完全转嫁到我们自己身上了。”
江雪珑看向梁嘉辉。
“嘉辉哥觉得可行吗?”
梁嘉辉其实内心是受到了一些惊吓的,阿珑也太大胆了,不过也有一种成大事之人的果敢和魄力。他既然已经和阿珑共乘一条船,当然就要相信她在关键时候的判断。因为,阿珑的判断,似乎从来没有错过。
“我相信阿珑的判断,关键时期,我们大家要同舟共济,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只要杂志打响了知名度,今天面临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广告销售星野手中转着钢笔,面前的本子上是密密麻麻的客户名单。
“美妆和少女服饰品牌的广告位基本售罄,封面和封底的赞助商也已到位,我明早会去谈新接洽的玩具品牌,不过从目前的沟通情况来看,对方与少女杂志合作的兴致并不高。”
江雪珑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很快便有了主意。
这个年代还没有潮玩的概念,要是把《花漾少女》的标志物做成泡泡玛特这样的小手办,随杂志附赠盲盒,让读者集齐全套,说不定能打开杂志销路的同时,还能为公司大大的创收!
“我们杂志可以与玩具品牌联名推出创刊号纪念品,随杂志附赠。如果做得好,说不定能带火双方的销售业绩。其次,也可以为我们杂志出周边产品寻找到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
星野听后眼前一亮。
“主编好主意!这样的话,我认为对方一定会有兴趣与我们长期合作的。毕竟,这家玩具品牌要是不愿意,我们就去找这家的竞品合作嘛!”星野意有所指地眨眨眼。
梁嘉辉快速记录着,笔尖在纸面划出沙沙声响,最后抬头看向江雪珑。
“目前香港人口约500万左右,青少年学生占比约30%,即150万人左右,其中女生约75万人。考虑到目标读者群体为少女学生,且并非所有少女学生都会成为杂志读者,保守估计潜在读者比例为10% - 20%,即7.5万 - 15万人。
目前香港杂志市场竞争不算特别激烈,但已有一些面向青少年的综合性杂志。若《花漾少女》能脱颖而出,预计可吸引到潜在读者的20% - 30%,即1.5万 - 4.5万人。
我打算创刊号首批印刷两万册,后续根据市场反馈决定是否加印,不过加印需要提前三天向印刷厂报备。
阿珑,你觉得首印量需要调整吗?”
江雪珑碰到数字相关的问题就一团乱麻,她可不敢不懂装懂瞎指挥。
“印务方面本就是嘉辉哥负责的,我相信你的专业判断。你认为两万册合适,那咱们就先印两万册。”
在梁嘉辉安排好接下来的工作后,江雪珑站起来做杂志发行前的最后动员。
她将手掌轻轻按在会议桌上,目光从每个人脸上扫过。
“说起来,今天还是我第一次和大家围坐在一起开会,而且还是在一间向合作方临时借来的会议室,我心中挺感慨的。
刚刚听大家汇报工作,我心里直冒热气。我看到,各位都是眼里有火、脚下有路的人。我们这家初创小公司,能把你们这些‘狠角色’聚在一起,我和嘉辉哥半夜偷着乐了好几回。
但我向你们保证,我们可不是来过家家的。别人做杂志卖花边新闻、明星八卦,我们偏要凿开香港青少年的心门!”
江雪珑稳稳拿起手边的样刊,话语铿锵有力。
“这不是纸,是火种。你们也不只是编辑、销售,是要在少女心中播撒星辰的人!二十年后,当全香港都在讨论‘千禧一代’、‘Z世代’,我要他们明白,真正塑造这代人的,是我们今天种下的这颗种子!”
江雪珑的声音如重鼓般砸在每个人心头,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所有人刻意压制的呼吸声。有人喉结滚动,有人攥紧了笔,有人捏住裙摆,玻璃窗外夜色深如浓稠,却映得他们眼底的光愈发滚烫。
就在胸腔里的热血翻涌到顶点时,江雪珑突然展眉,眼尾弯成狡黠的月牙。
“不过说真的,要是咱们的创刊号卖得比邵氏的电影票还火,我就请大家去半岛酒店吃最贵的下午茶,让你们抱着三层点心架吃到扶墙走!”
紧绷的空气瞬间炸开轻快的笑浪,拍散了满室凝重。《花漾少女》初创期的几位年轻人永远记得,在这间临时借来的会议室里,在彼此相互对视的目光中,憧憬与斗志咕嘟咕嘟冒泡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