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珑利落钻进红旗车后座,降下车窗对张国容挥了挥手,嘴型在说:“等我返嚟~”风掠过她耳际的碎发,将带着温度的尾音卷成缠绵的絮语。
张国容笑着朝她点头,目光追随那抹流动的红旗,直到轿车转过梧桐掩映的弯道,尾灯彻底消失在视线里,他才转身融入边检大厅的人潮。
麦智森从车窗外的倒视镜捕捉到这一幕笑着说:“自从我知道你们两个是大明星之后,都开始关注起娱乐新闻了。莱斯利在舞台上叱咤风云那么霸道,没想到私下里这么柔情似水哦?”他转头调侃江雪珑,“还是说,他只对你这样?”
江雪珑眼神飘向窗外:“莱斯利本来就是一个很温柔的人。”语气笃定得如同知晓春日何时绽蕾,嗓音里裹着相处中沉淀的信赖。
麦智森抬手按在胸口佯装心痛:“刚经历妻财两散的孤家寡人好羡慕啊。”说罢还夸张地摇头,就差垂泪了。
“阿森哥,以你的魅力,桃花很快就会再开。”江雪珑指尖轻点扶手,望着车外飞驰而过的深圳街景,忽而转头正色道,“不过……你记得吃一堑长一智。”
“我明白,我明白,桃花刃嘛!这回跟头栽得够狠,怕是下辈子都忘不了了。”
江雪珑看了眼前排目不斜视,对她俩交谈的内容充耳不闻,只专注在路况和方向盘上的司机,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真皮座椅的纹路,忽而问麦智森:“这辆红旗,是哪位领导的座驾吗?”
麦智森眼底闪过一抹得色:“市委书记梁湘特批的,负责接送你在深圳期间出席政务活动。”
“我政务活动很多吗?”江雪珑眼中泛起疑惑。
麦智森连忙补充:“繁杂事务都交给我来跑腿,你最要紧的便是出席明日的「特区重点项目签约会」。这是我通过香港商会牵线,以你的明星影响力造势,把我们的服装厂项目包装成「香港文娱资本与深圳实业联动」的典型案例,才成功挤进这场高规格签约会的。”
他刻意加重语气:“霍英冬先生也会携酒店项目到场!”
江雪珑闻言眸光微亮。霍家声名赫赫,那可是赤忱爱国、敢为人先的商界巨擘,这份家国情怀,便是在香江豪门里也称得上翘楚。
“除了这个签约会,还有什么政务活动?”
“还有就是签约会后的私人饭局了。”
江雪珑挑眉打断:“私人饭局?”
已经来了好几个月,把这边的人情世故、关系网络摸了个彻底的麦智森赶紧挺直脊背解释:“签约会是正式政务场合,有媒体报道、文件公示。饭局则是签约后的工作餐,专为敲定项目落地细节,绝非藏污纳垢的私下交易!”
他压低声音,语气里已经不自觉带上红旗下特有的气质:“如今特区政府正在「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初期,领导班子主张「高效服务」,难免会有一些不拘一格、特事特办。但我拿人格……我拿人命担保,你不会遇到任何骚扰!”
江雪珑忍俊不禁,眼尾弯出月牙:“阿森哥,怎么还改了说辞?是对自己的人格没底气吗?”
麦智森瞬间老脸通红,想起自己那些鸡飞狗跳的情史,讪讪摸了摸鼻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那些烂摊子……”
“阿森哥在男女之事上很含糊,办正事却很靠谱。”江雪珑神色认真,“这些日子辛苦你跑前跑后了,等明日尘埃落定,我一定要摆桌盛宴,好好感谢你!”
麦智森爽朗大笑:“好!这顿饭,我可记下了!”
……
晨光刺破深圳湾的薄雾时,迎宾馆会议中心早已车水马龙。
江雪珑将长发挽在脑后,身着香槟色真丝旗袍,盘扣间别着一枚以黄金作枝叶托底、以和田玉雕琢花瓣的玉兰花胸针,踩着细高跟踏入会场的瞬间,闪光灯骤然连成银河。镁光灯外,西装革履的商界名流与中山装笔挺的官员交头接耳,空气中浮动着钢笔墨水与檀木的气息。
“阿珑,这边请。”麦智森挤过人群,额角还沁着薄汗,抬手示意主桌方向。江雪珑目光扫过背景墙上「特区腾飞,合作共赢」的烫金标语,正撞见梁湘与霍英冬握手寒暄,两位大人物身后簇拥着拎公文包的秘书与举相机的记者。
签约仪式在九时准时开始。江雪珑展开文件夹时,余光瞥见邻座霍英冬正用放大镜逐字审阅合同,镜片折射着顶灯的光。轮到她签字,笔尖悬在纸面的刹那,台下此起彼伏的快门声突然变得清晰。她手腕微转,在合同末尾落下潇洒的花体签名。
掌声雷动中,梁湘接过话筒:“今天不仅是经济合作的里程碑,更是深港血脉相连的见证!”他特意看向江雪珑的方向,“这位来自香江的明星企业家,用行动证明了文化与实业的碰撞能迸发怎样的火花!”话音未落,闪光灯再次将江雪珑笼罩,恍惚间竟与伊利沙伯体育馆的追光灯重叠。
散场时,霍英冬意外停在她面前。他的手布满厚茧,握手时却带着令人心安的温度:“听说你才18岁?”
江雪珑像18岁小辈那样莞尔一笑:“马上就19了。”
霍英冬带着欣赏的目光点头:“年轻人敢闯敢试,好啊。”他身后的助理递来烫金名片,“若服装厂需要物流渠道,霍氏随时敞开大门。”
江雪珑接过名片道谢。待霍英冬走远,麦智森已激动得拉住她手腕:“阿珑,霍生竟然主动递橄榄枝!看来我们的跨境物流和码头仓储问题不用愁了!”
……
暮色漫过深圳湾时,顶楼宴会厅的落地窗将晚霞裁成流动的金箔。江雪珑推门而入,红木餐桌上的茅台与陈年花雕已蒸腾起醇厚酒香,梁湘正与霍英冬觥筹交错,余光瞥见她的身影,笑着扬声:“咱们的明星企业家可算来了,快坐!”
江雪珑指尖划过椅背上精美的雕花,踩着水晶吊灯的光影落座,正对上主管对外经济贸易的副市长叶澄海递来的青瓷酒杯:“特区规矩,先饮三杯洗尘。”
江雪珑接过酒杯,无视酒液的辛辣一饮而尽,随即微微挑眉:“都说茅台爽烈,倒与叶副市长的待客之道异曲同工。”
叶澄海目光中闪过赞赏:“江小姐这份魄力,倒是与特区敢闯敢试的劲头不谋而合。”
江雪珑谦虚道:“是特区人独有的斗志叫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梁湘笑着补充:“特区正在探索「前店后厂」模式,江小姐的服装厂若能和香港销售渠道紧密联动,说不定能成为示范案例,政策上也会有倾斜。”
江雪珑接过梁湘递来的骨瓷碟,夹起一块金黄油亮的东江盐焗鸡:“听闻在梁书记的主政下,蛇口工业区「三天一层楼」,特区效率令人折服。”
她将鸡肉细细拆解:“至于「前店后厂」,我会在香港用首家旗舰店试点,若能打通深港物流,倒是能将「深圳制造」的标牌,缝进每件成衣里。”
霍英冬闻言,转动着手中的翡翠扳指和蔼地笑了:“江小姐看得很长远,不过跨境贸易的关节,可不止在货物流通。”
他的言下之意是:政策与制度差异、人才与技术断层、市场认知差异,才是跨境贸易的「软性壁垒」,只是碍于当前场合不宜明说。
而江雪珑一点就透,她从手包取出张折叠的报纸,正是今日《深圳特区报》头版的剪报:“霍生所言极是。所以我斗胆在报道里提了句「期待深港人才互通」,不知能否借特区东风,办个纺织技术交流班?”
她将剪报推过桌面,标题下的批注墨迹未干:“如此,香港为深圳留技术,深圳为香港留人才。既能让香港经验助力深圳发展,也能让深圳的市场与政策优势反哺香港产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推动「深港一体」的产业生态构建,实现互利共赢。”
技术留深——通过纺织技术交流班,香港技术骨干直接传授经验,帮助深圳企业绕过试错成本,快速提升生产水平,解决 “技术落地难” 的痛点。
人才留深——交流班吸引香港人才参与深圳项目,既填补当地专业人才缺口,又通过政策与市场红利,如住房、税收优惠,将人才资源沉淀下来,形成 “以人带技,以技促产” 的闭环。
这些都是江雪珑办厂本来就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此刻直接抛到明面来说,实际上是她有意在诸位大人物面前刷存在感。唯一忐忑的是,不知道这些大人物吃不吃她这一套,会不会用力过猛、弄巧成拙。
宴会厅内骤然安静,片刻后梁湘率先鼓掌,震得杯盏轻颤:“好个「香港为深圳留技术,深圳为香港留人才」。这想法,比我碗里的盐焗鸡还入味!”
江雪珑松了口气,暗暗感谢老师,当年的政治经济学没有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