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7日,夜安静,风呼呼……
海洋岛屿大学忙了一天的我,回到自己的工作室,把书橱整理一番,继续撰写我的长篇小说《冰阳之歌》。
念起往事,我的小妹拉莎。
这年,拉莎考上了国防大学军事文化院。
实现了老爹的梦想,也实现了妹妹拉莎第梦想。
这是我们全家都高兴的事……
开学那天,我把妹妹陪同妹妹到校报了到,从此,妹妹的红色军人故事开始了……
——题记
妹妹拉莎考上国防大学
2025 年 1 月 17 日,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严严实实地裹住了海洋岛屿大学。狂风在窗外肆虐,发出如猛兽般的咆哮,可工作室里却弥漫着一股静谧的气息,只有昏黄的灯光在微微摇曳。忙了一天的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这里,熟悉的旧书味和油墨香瞬间将我包围。我机械地整理着书橱,那些书籍仿佛是岁月的使者,每一本都承载着往昔的回忆。整理完毕,我坐到书桌前,本想继续撰写《冰阳之歌》,可思绪却像脱缰的野马,不由自主地飘向了小妹拉莎。
老爹,这位从军工战线光荣退休的老人,对军工和国防事业的热爱,不但没有随着退休而消减,反而愈发浓烈。每天清晨,他会准时守在收音机旁,收听军事新闻广播,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军工岗位上奋斗的时光。闲暇时,他总是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逐字逐句地研读军事杂志,对国内外的军事动态了如指掌。家里的客厅,俨然成了他的军事“领地”,墙上挂满了军事地图,茶几上堆满了各类军事资料。他常说:“虽然我退休了,但我的心永远和国防事业在一起。”
拉莎,自幼便在老爹的熏陶下成长。那些老爹口中的军工故事,对她来说,犹如神秘而璀璨的星辰,深深吸引着她。她看着老爹为国防事业奉献一生,心中对军人的崇敬和对国防事业的向往,如同种子般生根发芽。
终于,命运的齿轮开始朝着美好的方向转动。拉莎收到了国防大学军事文化院的录取通知书。当那封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信件被送到家时,老爹颤抖着双手接过,紧紧地贴在胸口,老花镜后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那泪花中,既有对自己未来梦想得以延续的欣慰,也有对拉莎未来的无限期许。拉莎则兴奋地跳了起来,眼中满是坚定与憧憬,那是她多年努力的成果,也是她梦想启航的时刻。
开学那天,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为拉莎的新征程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我陪着拉莎来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院。一进校园,庄严的氛围扑面而来。门口站岗的哨兵身姿挺拔,宛如青松,他们坚毅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国家的忠诚,让拉莎的眼神里满是崇敬与向往。校园里绿树成荫,道路两旁的宣传栏展示着学校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校友的事迹,仿佛在诉说着这所学校的荣耀与使命。
在报到的人群中,拉莎显得格外亮眼。她穿着简约的白色连衣裙,一头乌黑的长发束成马尾,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她静静地站在队伍中,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仿佛在告诉世界,她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报到手续完成后,我和拉莎来到宿舍。宿舍里干净整洁,摆放着四张床铺,窗台上的绿植为房间增添了几分生机。拉莎轻轻抚摸着崭新的军装,眼中满是憧憬:“哥,我终于能穿上这身军装了,我要像老爹一样,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一刻,我深知,拉莎的梦想之火已经被点燃,她即将踏上一段充满挑战与荣耀的征程。
拉莎在国防大学的求学生涯,紧张而充实。她每天天未亮便起床,出操、学习,每一项任务都认真对待,不敢有丝毫懈怠。国防大学丰富多样的课程,如同知识的宝库,让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养分。军事理论课上,她全神贯注地聆听教授的讲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她的见解常常让教授和同学们眼前一亮;文化艺术课上,她用心感受着艺术与军事的交融,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军旅画卷;战略研究课上,她深入分析各种战略案例,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
在一次军事文化讲座上,教授提到了军工技术与军事文化的融合问题。拉莎深受启发,课后她一头扎进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老爹给她讲的军工故事,撰写了一篇论文。她在论文中深刻地指出,军工技术是国防力量的硬实力,而军事文化则是软实力,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将先进的军工技术融入到深厚的军事文化中,才能让国防事业更具内涵和影响力。这篇论文得到了教授的高度评价,并在学校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拉莎也因此在学校里崭露头角。
然而,拉莎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中,拉莎不小心扭伤了脚踝。看着她一瘸一拐的样子,同学们都劝她休息一段时间。但拉莎却坚定地说:“我不能因为这点伤痛就放弃,老爹他们在军工岗位上面对那么多困难都没有退缩,我这点伤算什么。”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拉莎在完成学业之余,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她每天扶着楼梯扶手,一步一步艰难地练习走路;在操场上,她忍着疼痛,慢慢增加行走的距离。汗水一次次湿透她的衣衫,但她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终于,在她的坚持下,脚踝逐渐康复,她又重新活跃在训练场上。
在国防大学的日子里,拉莎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成为了军事文化传播社团的核心成员。在一次校园文化节上,拉莎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军工文化展”。她邀请了老爹和他的老战友们来到学校,为同学们讲述军工军功背后的故事。展览现场,陈列着老军工们曾经使用过的工具、图纸,还有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同学们围在老爹和老战友们身边,听他们讲述那些艰苦岁月里为国防事业拼搏的点点滴滴。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对军工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拉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时光荏苒,拉莎在国防大学度过了充实而难忘的两年。这两年里,她收获了知识、成长和珍贵的友谊。她和宿舍的姐妹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们一起探讨学术问题,一起参加社团活动,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一次野外拉练中,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拉莎和同学们互相扶持,共同前进。在翻越一座小山时,拉莎的一位同学体力不支,摔倒在地。拉莎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将她扶起,鼓励她坚持下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她们顺利完成了拉练任务。
拉莎的出色表现,让她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学校要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国际军事文化交流活动,拉莎凭借出色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脱颖而出。得知这个消息后,拉莎既兴奋又紧张。她深知这次活动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事文化的窗口。
为了准备这次交流活动,拉莎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深入研究国外的军事文化,对比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军事文化的异同。同时,她精心准备自己的演讲内容,从中国悠久的军事历史、独特的军工文化,到现代国防建设的成就,她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她还请教了老爹和学校的教授,不断完善自己的演讲内容。
出发的日子到了,拉莎带着使命和责任,踏上了国际交流的征程。在交流活动中,拉莎自信地走上讲台,用流利的英语向各国代表介绍中国军事文化。她讲述着老爹那一代军工人为了国防事业默默奉献的故事,展示着中国军工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军事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取得的成就。她的演讲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各国代表对中国军事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与拉莎交流,询问关于中国军工文化和军事教育的问题。拉莎耐心地解答,让世界对中国的国防事业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交流活动结束后,拉莎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学校。她将自己在国际交流中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同学们,鼓励大家努力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国军事文化。她的经历也成为了学校里的佳话,激励着更多的同学为国防事业努力奋斗。
如今,拉莎依然在国防大学军事文化院努力学习着。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她的红色军人故事,如同激昂的战歌,在校园里回荡。而我,坐在工作室里,回忆着拉莎在国防大学的点点滴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些过往的画面,如同电影般在我脑海中不断放映,我为拉莎的成长和成就感到无比骄傲,也为我们这个充满国防情怀的家庭感到自豪。我深知,拉莎的故事还在继续,她将在国防事业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