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王子的童话故事,奶奶和姥姥给我讲了无数遍,记忆中的青蛙,快乐无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邻居大奶的撮合下用传统方式结了百年之好。
我的妻子丽芳是一位漂亮聪慧朴实善解人意的农家姑娘,一双黑黑明亮的大眼睛单眼皮也显得可爱无比。
当我们传统婚姻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
十月怀胎,1992年农历十月,故乡黄河岸边的杨柳村,我们的女儿旎旎出生了。
之后,我们遇到了大张旗鼓的计划生育快车……
所有与生育有关的育龄妇女都要无条件接受定期孕检……
——题记
在岁月长河的悠悠流淌中,记忆的闸门缓缓打开,那青蛙王子的童话故事,宛如一首轻柔的摇篮曲,在心灵的深处低吟浅唱。奶奶和姥姥,这两位饱经岁月洗礼的老人,用她们那带着温度的嗓音,无数次为我编织起那个如梦如幻的奇妙世界。在那个世界里,青蛙不再是平凡的生物,它承载着无尽的欢乐与幻想,那快乐是如此纯粹,毫无杂质,如同春日里最明媚的阳光,洒在童年的每一寸土地上。每一次聆听,我都仿佛置身于童话的森林,与青蛙王子一同经历着奇妙的冒险,那份纯真与美好,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时代的列车缓缓前行,社会风貌正经历着微妙的变迁,但在乡村,传统的人情纽带依旧坚韧而温暖。在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小村庄里,邻里之间的情谊如同醇厚的陈酿,越品越香。邻居大奶,这位热心肠的长辈,犹如生活中的一位“月老”,在她的牵线搭桥下,我遵循着流传千年的传统方式,与命中注定的她喜结连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我的妻子丽芳,是这片广袤土地孕育出的女儿,她宛如一朵绽放在田野间的质朴花朵。初次见面时,她那漂亮的容貌便如同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生活。她的脸庞洋溢着健康的红晕,皮肤虽因劳作略显粗糙,却透着一种自然的美感。那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单眼皮非但没有削弱她的美丽,反而为她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那眼中藏着的聪慧与善良,只需一眼,便让人深陷其中。她的笑容如同春日微风,温柔地拂过人心,朴实无华的举止中处处透着善解人意的光芒,让人不禁心生亲近之感。
婚后的生活,如同平静的湖面,泛起了层层幸福的涟漪。我们在那间不大却充满温馨的农舍里,共同描绘着未来的蓝图。每一个清晨,伴随着窗外鸟儿的歌声,我们一同迎接新一天的曙光;每一个夜晚,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们分享着一天的琐碎与喜悦。日子虽平淡,却充满了浓浓的爱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惊喜地发现,爱情的种子已在不经意间悄然种下,并且在爱的滋养下,正渐渐发芽。
然而,命运的齿轮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转动,当传统婚姻的种子终于迎来开花结果的那一刻,我们的生活与时代的浪潮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如同一场突如其来却又意义深远的风暴,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命运。
1992 年农历十月,在故乡黄河岸边那宁静祥和的杨柳村,这个承载着我无数童年回忆的地方,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黄河水依旧奔腾不息,仿佛在为这个小生命奏响生命的乐章。伴随着一声清脆响亮的啼哭,我们的女儿旎旎来到了这个世界。那一刻,整个世界都仿佛变得明亮起来,初为人父母的喜悦如同潮水般将我们淹没。看着襁褓中那粉嫩的小脸,那紧闭的双眼和微微蠕动的小嘴,我和丽芳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然而,喜悦的余温尚未完全散去,大张旗鼓的计划生育快车便如疾风骤雨般呼啸而至。整个村庄瞬间被卷入了这场时代的洪流之中。村头那台老旧的大喇叭,每天都在不厌其烦地反复播放着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那声音如同洪钟般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回荡,提醒着每一个人政策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所有与生育有关的育龄妇女,都必须无条件接受定期孕检,这成为了每一位母亲肩头不可推卸的责任。
丽芳,自然也成为了这庞大孕检队伍中的一员。每次去孕检,她都要早早地起床,简单收拾一番后,便带着一丝紧张与不安踏上行程。孕检的地点,往往是在乡镇的卫生院,路途虽不算遥远,但对于丽芳来说,每一次前往都仿佛是一次未知的冒险。卫生院里,总是挤满了来自各个村庄的育龄妇女,她们的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无奈。长长的队伍,仿佛看不到尽头,丽芳静静地站在队伍中,心中默默祈祷着一切顺利。
在等待的过程中,丽芳与周围的妇女们交谈着。她们的话语中,既有对政策的理解,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有的妇女担心孕检结果会影响家庭的和谐,有的则忧虑未来的生育计划会因此受到限制。丽芳听着她们的诉说,心中也不禁泛起层层波澜。她深知,计划生育政策是国家从长远发展考虑做出的重要决策,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但作为一位母亲,她又怎能不担心自己和孩子的未来呢?
终于轮到丽芳进行孕检了。她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检查室,医生那严肃的表情让她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检查过程中,丽芳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眼睛紧紧地盯着医生的一举一动。当医生告知她一切正常时,她心中的那块大石头才终于落了地。走出检查室,丽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阳光洒在她的脸上,她感受到了一丝久违的轻松。
日子就这样在紧张与期待中一天天过去。我是丹城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记者,平时忙于工作,也时刻关注着国家政策的动态。在深入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得知按照政策规定,头胎为女孩的计划生育户,计生部门会给予生育二胎的指标。而我的妻子丽芳,作为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户口是农业户口,完全符合这一条件。
当我们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既兴奋又纠结。兴奋的是,我们有机会再迎接一个新生命,让旎旎有个伴;纠结的是,养育两个孩子意味着更大的经济压力和责任。但看着可爱的旎旎,我们最终还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们当头一棒。二胎计生指标需要缴纳二胎准生证费1600元。在当时,我的工资十分低廉,每个月的收入仅够维持家庭的基本开销,根本拿不出这1600块钱。望着丽芳眼中对新生命的期待,我咬了咬牙,决定四处借钱。
那几天,我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亲朋好友之间。每到一家,我都小心翼翼地开口借钱,看着他们为难的表情,我的心里满是无奈和心酸。但为了这个即将到来的小生命,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有的亲戚因为自家也不宽裕,只能借给我几十块;有的朋友虽然慷慨解囊,但也只是杯水车薪。经过几天的东挪西借,我终于凑齐了这1600元。
当我把那沓厚厚的纸币交到相关部门,拿到准生证的那一刻,心中五味杂陈。这小小的准生证,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希望,也凝聚着无数的艰辛。
2001年谷雨时节,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黄河岸边的牡丹城被盛开的牡丹花装点得如诗如画。就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我们的小女儿丹丹来到了这个世界。当听到她第一声啼哭时,我和丽芳的眼中满是泪水,这是喜悦的泪水,也是对过去艰辛的感慨。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我在工作上更加拼命。除了日常的新闻报道任务,我还主动承担一些额外的工作,希望能多挣些稿费。丽芳则在家中精心照顾着三个孩子,同时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务。尽管生活依旧充满挑战,但看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我们的故事只是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无数家庭的一个缩影。每一个家庭都在这个时代的变革中,经历着欢笑与泪水,承受着压力与希望。而我们,也将带着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平凡而又不凡的故事。就像黄河水一样,无论遇到多少曲折与坎坷,始终奔腾向前,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