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临看着王信,笑着回了一句。
“苏先生好,我是王焗长的秘书,我叫赵兴。”赵兴望着苏临,激动地说。
“这两位呢,一个是咱们集团下面非乐运动子公司总经理于川,另一位是咱们集团的财务总监苏冰。”苏临向王焗长介绍完于川和苏冰。
“于经理,苏总监。”
“苏先生,咱俩都是明白人,我这人也不会拐弯抹角,我今天来就是想请贵集团到我们滨海市投资。”寒暄过后,王信直截了当地对苏临说道。
“王焗长干脆利落,那我也就不绕圈子了。”苏临盯着王信,正色道:“要是我们集团到贵地建厂,不知道能享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和正策?”
要是碰到那种爱闲聊的管员,苏临肯定不会这么直接。
他最佩服的就是王信这种有什么说什么的性格。
当然,前提是得有资本这样,要是没权没势还这样,那就是情商低。
有钱有势的人这样,那是性格豪爽,身份不同,人家对你的看法也会不一样。
“不好意思,滨海市欢迎贵集团来投资,但具体能得到什么优惠正策,还得看投资规模。”王信抱歉地说。
总不能随便投点钱就给最好待遇吧?要是那样的话,对别的啯内企业多不公平。
“我喜欢跟王焗长这样的人聊天。”苏临点点头,接着说:“规模倒不算太大,初步投资大概两亿左右,主要用于建厂房,给非乐运动品牌做加工,能为本市提供十万个工作岗位。”
“根据发展情况,后面可能会追加投资。”苏临想了想,对王信说。
这个规模苏临稍微夸大了些,但也夸张得不多。
主要看正策怎么样,要是正策好,规模还能更大。
“两亿?”
王信听了,脸上的表情一下子愣住了,这叫投资规模不大?
现在是1988年,可不是几十年后,两亿的投资规模可不小,今年的总投资排行榜都能排进前十了。
“如果真像苏先生说的那样,滨海这边可以免费给你们公司提供建厂的地皮,而且免税三年。”王信认真考虑了一下,严肃地对苏临说道。
在这个年代,地皮不值钱,尤其是像滨海这种很难吸引外资的城市,地皮更不值钱。
在王信看来,投资两亿也不是什么大事,主要是能提供十万个工作岗位,这才是最重要的。
十万个工作岗位,涉及到了十万个家庭,几十万人。
整个滨海才有多少人?
王焗长说得是真的吗?苏临一听就愣住了。
要是免费给我们地皮的话,那可省下一大笔钱!
“那是自然。”王信认真地说。
既然他这么说了,就一定会做到。
“好!”苏临听了点点头,“既然王焗长这么爽快,那我就在这里保证,肯定会在滨城投资,而且规模会比刚才说的还大。”
不过,我希望王焗长别骗我,不然我一个子儿也不会投。”苏临说完,目光坚定地看着王信。
“这点您尽管放心,绝无可能。”王信强忍内心的兴奋,向苏临保证。
“那就好。”
苏临轻轻点头。
---
“焗长,没想到这么快就搞定了。”路上,秘书满脸喜色地对焗长说。
“只能说运气好。”王信笑着,随后表情变得严肃,“回去后重点抓这件事,等苏氏集团派人来考察时,一定要热情招待。
同时准备好地皮,一旦对方答应,立刻交出来,明白了吗?”
“明白,焗长。”
秘书听后,表情严肃地承诺。
要是这个投资项目成功,他可以预见,王信可能会被提拔到省里的招商办工作,自己也跟着步步高升。
---
另一边,在王信离开后,苏临直接把小英、于川和苏冰等人带到富俪华酒店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会议室。
“小英,赶紧让总部派人过来。”苏临看着小英,吩咐道。
既然是要投资,首先就得派考察组来。
选厂址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建的,还得考虑交通便利、周边环境等等,事情挺复杂的。
---
王信回到招商局后,让秘书整理了一份资料,然后去找住建局。
“老房,我这儿有个项目,得麻烦你审核一下。”王信说着,把资料放在住建局焗长桌上。
“老王,什么事打个招呼或者让秘书来就行啦。”老房说着拿起桌上资料看起来。
老房名叫房明德,跟王信同属一个部队出来的,可以说是生死之交。
“这事太重要了,交给别人我不放心,我还担心你权限不够呢。”王信摇摇头。
“我权限不够?”房明德冷哼一声,“整个滨城涉及建筑的事,还能轮得到我权限不够?”
房明德说着打开文件袋,查看里面的文件。
十分仲过去了,房明德合上文件,盯着王信,脸色有点阴沉:\"老东西,你是存心找我麻烦?这么大件事,你直接就让我签字?\"
\"你不是说,在滨城,只要是住建方面的事,没你批不了的吗?\"王信带着几分戏谑看着房明德。
\"少废话。
\"
房明德瞪了他一眼,接着说:\"住宅用地或者土地审批我可以搞定,但涉及城市规划这种大事,我确实做不了主。
\"
\"不过嘛,你小子倒是挺牛逼,居然搞到了这么一大笔投资。
看来你小子前途无量,要是这事成了,明年三月,你就能进省城了吧。
\"
\"升迁什么的不重要,关键是要拿下这个项目,关系到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几十万个家庭几百万人的生活...\"王信神情严肃地说:\"咱们可不能有半点疏忽。
\"
\"我知道。
\"看到王信认真的样子,房明德也不再开玩笑,也变得严肃起来。
\"既然这样,咱们去市正府开个会吧,让大家畅所欲言。
\"房明德对王信说道。
这件事必须得到市正府上下一致同意,才能调配资源。
\"好,走吧。
\"随后,王信和房明德一起去了市正府,找到了市长高学民。
\"你们俩没事不会来找我,说吧,什么事?\"高学民看着面前的王信和房明德问道。
\"高市长,这次我们来,说的是关系到滨海市未来几十年发展,还有几百万人生活的大事。
\"王信表情严肃地看着高学民。
\"什么?\"
高学民一听,愣住了。
随即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问王信:\"发生什么事了?\"
听到王信提到上百万人的生活,高学民立刻紧张起来。
整个滨海市现在有多少人?上百万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高市长,您看看这份资料。
\"王信说着,把资料递给高学民。
在高学民翻看资料时,王信在一旁解释:\"这次是全市范围的事,关于工厂建设...\"
\"没想到,老王平日里不声不响的,没想到居然拉来了这么大的投资,还是长期的。
\"高学民一脸震惊地看着王信。
这笔投资跟别的不同,不像盖个大厦之类的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关乎民生和就业的问题。
高学民坐在会议室最前面,表情严肃地看着下面的人,“各位手里都拿到资料了吧?大家怎么看?”
“这个项目对我们滨海市来说是个天大的机遇,绝不能错过!”市公安局的焗长第一个开口。
“没错,要是工厂真的落地,带动的上下游产业简直无法想象,几十万人就业,影响的可是上百万人的生活。”另一个管员附和。
“市长,我觉得三年免税时间不够,和其他城市相比竞争力不足,建议改成五年。”
地税局焗长也点头,“五年不收税确实会损失一些收入,但换来几十万人就业,那价值远远超过税收。”
整个会议现场,所有人都一致支持这个计划,没人提出异议。
最后,高学民做了总结:“从现在开始,各部门都要行动起来!市卫生局要整治市容环境,市公安局要打击犯罪,总之能做的都要做,谁也不能拖后腿,明白了吗?”
讨论完选址问题后,会议结束,整个滨海市就像被注入了活力,所有人都忙活起来。
市局的所有差佬都出动了,要整治市面上的各种违法活动,连那些小偷小摸的小事也要狠狠打击。
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对方看看滨城市的商业环境。
与此同时,卫生局的人也上街了,挨家挨户地通知大家注意卫生情况,至于市容就交给环卫工人来负责了。
其他的各单位也都在尽自己的力量做一些事情。
滨城市这边行动得很迅速,苏临这边也没闲着。
于川一通知完,当天就有飞机从香江飞过来。
到了滨城后,没人休息,直接开始工作,考察哪里适合建厂。
三天时间眨眼就过去了。
在这三天里,苏氏集团和市正府积极配合,筛选出合适的建厂用地。
最后选中了一块位于滨城湾三角地带的土地。
“老板,考察组选中的地皮就是这儿。”小英拿着地图放在苏临面前,指着地图上的位置汇报说。
“经过考察组的综合评估,这块地地理位置很好,往北可以进入东北内地,市正府那边在120号附近有一个火车站,通过这条铁路可以直接通往俄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