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国际海洋科技峰会的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林悦桌上摊开着演讲稿初稿,字里行间还带着“深海之光”项目重启后的昂扬锐气。然而,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划破了指挥中心的平静,屏幕上跳动着“家庭医生陈叔”的名字,她心头猛地一沉。
“林小姐,你父亲情况不太好,今早突然胸闷气短,血压飙到180,我们已经送他到滨海国际医院了。”陈医生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急迫,“他之前就叮嘱过,项目关键时刻别打扰你,但这次……你最好尽快回来。”
听筒里隐约传来心电监护仪规律的“滴滴”声,像重锤敲在林悦心上。她几乎是瞬间站起身,撞得椅子发出刺耳的声响。沈逸辰刚从会议室出来,看到她煞白的脸色,快步上前:“怎么了?”
“我爸……他病又犯了。”林悦的声音有些发颤,手指紧紧攥着手机,“陈叔说情况紧急,我得立刻回滨海城。”
“好,我马上安排直升机。”沈逸辰没有丝毫犹豫,掏出手机拨通了助理的电话,“备机,目的地滨海国际医院,立刻!”他挂断电话,扶住林悦的肩膀,“别慌,陈医生经验丰富,你父亲会没事的。项目这边有我,你安心回去照顾叔叔。”
林悦点点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父亲的心脏病一直是她心里的一根弦,尤其是在“深海之光”项目遭遇危机时,她最怕的就是父亲因担忧而情绪波动。可终究还是没能避免。
直升机旋翼的轰鸣撕裂云层,林悦透过舷窗看着下方飞速倒退的城市轮廓,脑海里不断闪现父亲的身影——那个曾经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男人,如今却被病痛缠身,连女儿的项目风波都成了他心头的重担。
抵达医院时,陈医生正站在IcU门口等着。“情况暂时稳定了,”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还是急性心衰发作,这次比上次更严重,心肌酶指标升高明显。你父亲听说宏远集团的事解决了,本来挺高兴,结果昨天看新闻说你们要去纽约开峰会,又开始念叨项目后续的技术难点,夜里就没睡好……”
林悦推开IcU的探视门,消毒水的气味扑面而来。病床上的林震东插着氧气管,脸色灰败,曾经锐利的眼神此刻浑浊而疲惫。听到动静,他缓缓转过头,干裂的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
“爸,我回来了。”林悦快步走到床边,轻轻握住父亲冰凉的手,“项目没事了,都解决了,您别再操心了。”
林震东艰难地眨了眨眼,用微弱的声音说:“悦……悦丫头,深海探测器的材料……测试结果……”
“都通过了,国际领先水平。”林悦忍着鼻尖的酸涩,故意用轻松的语气说,“沈逸辰把后续工作安排得很妥,纽约的峰会我也准备让他先去,您就安心养病,好不好?”
老人似乎没听进去,眉头紧锁着:“宏远……他们不会善罢甘休……你和逸辰……要小心……”
“爸!”林悦打断他,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现在最重要的是您的身体。商业上的事,有我和沈逸辰呢,您就当退休了,好好享受生活,行不行?”
林震东看着女儿泛红的眼眶,终于慢慢闭上眼,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护士进来做例行检查,林悦退到门外,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冷汗。
接下来的几天,林悦寸步不离地守在医院。她推掉了所有工作电话,让沈逸辰全权代理项目事务,自己则每天对着父亲的心电图报告和用药清单,跟着陈医生学习如何监测病情、调整护理方案。曾经在会议室里运筹帷幄的“铁娘子”,此刻只是一个忧心忡忡的女儿。
沈逸辰每天都会打视频电话过来,除了汇报项目进展,更多的是安慰林悦。“探测器第二阶段的海试准备就绪,技术团队都很给力,你放心。”他在屏幕那头笑着说,试图让她放松,“你父亲怎么样了?医生怎么说?”
“今天稍微能喝点米汤了,但还是不能多说话。”林悦看着病房里的父亲,低声道,“陈叔说他心脏功能受损严重,以后必须严格控制情绪,不能再受刺激了。”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愧疚,“都怪我,项目的事让他太操心了。”
“这不是你的错。”沈逸辰的语气很坚定,“叔叔是担心你,天下父母都一样。等他好起来,我们多花点时间陪他,别让他再把心思全放在工作上了。”
林悦点点头,目光落在父亲枕边的一张旧照片上——那是她刚拿到博士学位时和父母的合影,那时父亲还意气风发,母亲也笑容灿烂。如今母亲已经不在了,她不能再失去父亲。
周末,林震东的情况稍有好转,转到了普通病房。林悦推着他在医院的花园里散步,初夏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花香。
“爸,您看这花,开得多好。”林悦指着一丛盛开的月季,试图转移父亲的注意力。
林震东却看着远处医院大楼上的电子屏,上面正播放着财经新闻——“深海之光”项目重启的消息配上林悦和沈逸辰在发布会上的照片。他的眉头又开始皱起:“悦丫头,宏远集团虽然退出了,但他们在海外还有不少关系,你和逸辰……”
“爸!”林悦停下脚步,蹲在轮椅前,认真地看着父亲的眼睛,“我知道您是为我们好,但您的身体现在比什么都重要。以后商业上的风险,由我来扛,您就负责好好养病,看着我和逸辰把‘深海之光’做成,好不好?”
她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温柔,像小时候父亲哄她一样。林震东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沉默了很久,终于轻轻叹了口气:“爸老了,管不动了……只是看不得你受委屈,看不得你走弯路。”
“我知道。”林悦握住父亲的手,放在自己手心里暖着,“所以我才要您好好的,以后我遇到难题,还想回来跟您念叨念叨,听您骂我两句‘傻丫头’呢。”
老人嘴角终于勾起一丝微弱的笑意,像冰雪初融。这是林悦回来后,第一次看到他真正放松下来。
这天下午,沈逸辰突然出现在病房门口,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陈叔说叔叔今天能吃点软食,我让家里阿姨炖了点鸽子汤,补补身体。”他笑着走到林震东面前,“叔叔,气色好多了。”
林震东看着他,眼神复杂:“逸辰,项目上的事,辛苦你了。”
“应该的。”沈逸辰放下保温桶,帮林悦给老人喂汤,“悦丫头在这儿照顾您,项目自然得我多盯着。不过说真的,叔叔,您可得快点好起来,下个月探测器海试,我们还想请您去现场坐镇呢。”
林悦瞪了沈逸辰一眼,怕他又勾起父亲的工作瘾。没想到林震东却来了精神:“海试?第二阶段吗?还是在马里亚纳海沟?”
“对,深度计划下潜到7000米。”沈逸辰顺着他的话往下说,“技术团队优化了浮力材料,还增加了生物探测模块,说不定能发现新的深海物种。”
林悦看着父亲眼中重新燃起的光芒,虽然担心他情绪激动,但也不忍打断。或许,让他适度关注项目的进展,比完全隔绝更能让他安心。
接下来的日子,林震东的病情在精心照料下逐渐稳定,但医生反复叮嘱,必须严格控制情绪,避免任何形式的压力。林悦和沈逸辰商量后,做了一个决定:将项目的核心进展定期整理成简明扼要的“周报”,只挑选积极的技术突破和阶段性成果告诉父亲,而关于市场竞争、资金压力等问题,则全部过滤掉。
林悦甚至在家里的书房给父亲布置了一个“专属角落”,放了一台平板电脑,里面存着项目基地的实时监控画面、探测器研发的动画演示,还有一些轻松的海洋纪录片。她希望父亲能在了解项目的同时,感受到的是探索的乐趣,而不是商业的沉重。
这天傍晚,林悦正在给父亲读最新的“周报”:“……深海机器人‘海翼号’完成了模拟7000米压力测试,各项系统运行稳定。国际海洋学会的专家发来邮件,称赞我们的技术突破为深海生物研究提供了新可能……”
林震东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听着,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他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林悦看着父亲安详的侧脸,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她知道,父亲的病情反复给了她一个沉重的提醒:在追逐事业的路上,家人的健康才是最坚实的后盾。未来的商业战场或许依然充满硝烟,但她会更加小心地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让父亲能够在安心与骄傲中,看着她和“深海之光”一起,驶向更远的深蓝。
而此刻,在滨海城的另一端,沈逸辰站在“深海之光”项目的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各项数据,拿起手机给林悦发了条信息:“第二阶段海试准备工作提前完成,等叔叔身体再好些,我们带他去看‘海翼号’下海。”
信息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漾开圈圈温暖的涟漪。林悦看着手机屏幕,抬起头望向窗外渐沉的暮色,轻轻回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