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演车祸,终于把自己演没了吧。”接完电话,林东升难过地说道。
“小弟,你干嘛?”看到林东升刚到达自己的店子,热水都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就又要回去了,林可静也有些无语。
“教我们的物理老师出车祸了,情况不太妙,我得赶紧回去!”林东升直接说道。
“事情已经发生了,就算你回去也不顶用啊,真有事情,也是由他的亲人来操持,怎么也轮不到你一个孩子,顶多寄点钱回去就行了。”林可静不解地说道。
“吴大山老师今年虽然四十多岁了,却孑然一生,家里没有亲人,也没有结过婚,除了天天教书,就只有我们这群学生了。如果是别的老师,我确实不需要回去,但因为是他,我无论如何也要回去送他一程。”林东升黯然说道。
“行,那你赶紧去吧,现在应该还有回孝城的火车,行李就别带回去了,等忙完了直接过来玩。”林可静叮嘱道。
“不用了,这次能过来看一眼,看看老姐你工作的环境,看看你生活的这座小城,就知足了,虽然这边山比较多,没孝城那么平坦和繁华,但比村里强多了,值得立足。”林东升说完,就带着装满衣服的背包,打算继续去赶车。
“唉,你也别太难过了,万般皆是命,有的人命好,有的人命差,咱们普通人,活着就好,也不能奢求太多。”林可静说道。
“如果好人没有好命,那这种命,不信也罢!”丢下这话后,林东升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林可静怔了片刻,只觉得他小小的背影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林东升匆匆赶到河西中学教工楼时,已经是晚上了。
他期盼的奇迹并没有发生,原来苏文浅怕他路上太难过,打电话时并没有说实话。
事实上,吴大山老师当场就没了,甚至连抢救的希望都没有。
但这一次,吴老师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小心才出的车祸,而是为了救一个试图横穿马路的小女孩,才被撞的。
小女孩虽然被救下了,但吴老师自己却不幸搭上了性命。
由于教工宿舍太小,吴大山老师停灵的地方,就设在教工楼门口的大片空地上,苏校长找人来搭的灵堂,并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听苏文浅讲,在他赶来之前,班里已经有不少的同学来过了。
因为都是小孩子,有些人在祭拜之后,又赶在天黑之前,被父母带走了。
现在还能继续留在现场的,基本都是住在镇上的孩子。
林东升先是走过去,跪在地上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才拿起旁边的纸钱,一点一点地扔进火盆里。
八月初的天气,明明很热,但林东升跪在火盆前,只觉得浑身发冷。
在熊熊的烈火中,他想起了吴老师那张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的脸,想起了他讲课时没有情感波动的声音,也想起了他为了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动力,而假扮受伤的样子。
一个普通的物理老师,可能不像三大主科老师那么受人尊敬,可能不像班主任那么讨人喜欢,却依然不影响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不影响他对孩子们深沉内敛的疼爱,也不影响他像蜡烛一样日复一日的燃烧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更不影响他最终的桃李满天下!
不知何时,林东升的脸上,早已挂满了泪水。
师生情不重,师生恩难还,同学们口中曾经无比敬畏的“吴阎王”,最后变成了真阎王,但从此以后,大家却再也不敢轻易提及这个大不敬的绰号了。
在林东升默默哭泣的时候,钱明也忍不住大哭起来。
他作为一位曾经的背榜生,人嫌狗弃,但吴大山老师却依然一视同仁,始终对他严格要求,不抛弃也不放弃,在他身上,确实倾注了不少的精力和心血。
由于吴大山老师没有亲人,无须还礼,操持丧事又确实需要一些费用,苏校长并没有在现场设立礼簿和收礼人,只放置了一个简单的纸箱,随礼自便,金额自便。
但是,很多吴大山老师生前的朋友和同事,却都尽量多随了一些。
很多同学的家长,也都主动随礼了,不仅有火箭班的同学,还有很多吴老师之前教过的毕业生。
林东升也直接将自己手上的钱,全部放进了箱子里,扣掉来回的车票钱,大概也有四百多块。
“林东升,你一个孩子,马上就要去一中读书了,那边校规严格,在校内赚钱的机会不多,你放一百就行了,吴老师若是泉下有知,也会断然拒绝的。”李卫国老师看到后,连忙劝诅道。
“李老师,你就别劝了,能尽一份自己的心,我心里会稍微好受点。”林东升含泪说道。
“那好吧,其实,我和苏校长已经商量过了,如果这些钱到时用不完,就在校内设立一个‘大山奖’,奖励学校每年表现最优秀的学生,钱虽然不多,但也是一份荣誉和传承,好让大家都记住吴老师对河西中学和教育事业的贡献,以及他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李卫国说道。
“可以,回头我还会再捐一千进去,以后我长大了,若是有足够的能力,也会定期往里面捐钱的,争取让这个奖项在河西中学永远传承下去。”林东升郑重地承诺道。
“钱就不用了,但你的这份承诺,价值千金,希望你去了一中之后,还能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戒骄戒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再创佳绩,不要让我们失望,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会在河西中学继续关注着你的成长和进步!”李卫国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会的!”林东升重重地点头,只觉得肩上的担子和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本来,林东升和钱明、谈剑等人,是打算在这里守夜的,但是,被苏校长直接赶走了。
用苏校长的话说,吴大山老师再孤单,也有他们这些大人照应着,怎么也轮不到他们这群孩子。
临别的时候,苏校长沉声对孩子们说道:“一日河西人,终身河西魂,希望大家不管到了哪里,不管将来走得多远,都不要忘了河西中学,更不要忘了河西精神!”
至于什么是“河西精神”,苏校长却没有明说。
或许,河西中学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代表的就是河西精神。
或许,河西中学的每一位可爱可敬的老师,代表的就是河西精神。
或许,河西中学走出的每一位勤勉感恩的学生,代表的就是河西精神。
又或许,它代表的,并不是单纯的一个人,一件事,一所学校,一次知识的交流与碰撞,一场爱与被爱的坚守和传承,而是,河西这片略显贫瘠的热土,而是,这片热土上孕育的一代代平凡坚韧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