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夫,你当初读大学的时候,选的什么专业?”林东升问道。
“建筑学,不过不是自己选的,是服从调剂的。你这么早就开始考虑选专业了吗?”大姐夫沈昊笑道。
“不是,考虑专业,主要是为了提前想好分文理科的事情,怕以后很多专业都没得选。”林东升。
“那你可以重点考虑这两个问题:一,喜欢什么。二,擅长什么。人一般只有做真正喜欢的事情,才可以做好,甚至是做到极致。但光有喜欢也不行,只有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才能顺利通过高考的筛选,有时,擅长也意味着喜欢,只是当时没有发现而已。”沈昊说道。
“如果都谈不上特别喜欢,也算不上讨厌,文理科都比较擅长呢?文科主要靠记忆,我觉得自己记忆力还行,理科需要理解,我感觉自己悟性还可以。”林东升坦言道。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麻烦,全面优秀,有时就相当于全面平庸,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先问一句,你的目标,是考哪所大学?”沈昊问道。
“清北大学!”林东升毫不犹豫地说道。
沈昊怔了一下,笑道:“一直知道你成绩好,没想到会这么好,目前分数够吗?”
“拼一拼基本没问题,但我更想拿省状元。”林东升。
“有野心是好事,但如果想拿省状元,选择就非常重要了,建议选理科。”沈昊说道。
“为啥?”林东升有些不太理解。
“理科的分数更确定一些,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有多少实力,就能得多少分,文科的话,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实力到了一定的层次,想考高分或许可以,想一直考高分,甚至是拿文科状元,非常难,除非你的实力高到一个无人可及的层次。毕竟,历史、政治等科目,阅卷的尺度影响很大。”沈昊。
“说得也是。”林东升点点头。
“至于专业,你反而暂时不用过多考虑,因为只要分数够高,什么专业都可以选,还可以选一些交叉学科,也可以进入大学后,先学两年基础课,确定了未来发展方向,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沈昊说道。
“有道理。”林东升点头。
“而且,选文理科,有时还和个人性格有关,有的人比较感性,活泼好动,喜欢阅读、写作和交流,可以选文科,有的人沉稳内敛,偏好安静,喜欢逻辑推理,对技术、自然规律等更有探索欲,则可以选理科。”沈昊。
“初中时活泼好动,高中时沉稳内敛,喜欢阅读和写作,也喜欢探索科学,怎么破?”林东升苦笑道。
“那我还有一个馊主意……”沈昊说道。
“?”林东升。
“你可以去文、理科都体验一下,时间不需要太长,但也不能过早放弃全科学习,看自己更喜欢和适应在哪边上课的感觉,就选哪一科?”沈昊建议道。
听到这个馊主意,林东升顿时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只有体验和尝试过,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
而且,选专业的事情,暂时还言之过早,自己也不太懂,但分文理科的事情,却迫在眉睫,确实需要早作决定。
回到学校后,王松柏老师和陈肃老师果然又旧事重提,林东升则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两位老师虽然都没有想到,但也表示理解和尊重。
林东升由于内心更倾向于理科,所以,他打算先去体验一下文科,也就是说,会先去王松柏老师的文科重点班。
即便如此,他也打算等到期中考试以后再走。
虽然七班刚开始给他的感觉很不好,但是,他觉得现在的七班,还处在蜕变的关键期,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都还需要他。
他不能简单地一走了之,那样他心里也不好受。
周平知道他这样的人才,是注定留不住的,也没有强求,对于他愿意呆到期中之后,还是很高兴和感激的。
然而,等到林东升从办公室回来的时候,教室里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他还在黑板上看到了几个用红色粉笔写好的大字——林东升,谢谢你,祝你梦想成真!
原来,同学们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表现优秀的林东升,很快就要去实验班了,所以,他们打算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感谢。
感谢他这阵子对七班同学们的无私帮助,感谢他将一个老师们厌弃、学生自己也抵触的垃圾班,改造成了一个可以安心学习的正常班。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掌声,林东升开始还有点懵,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他苦笑道:“大家不必如此,其实我也没帮大家多少。”
“林东升,你过几天真的要走吗?”钱佳悦当众问道。
她的问题,也是班里多数同学最为关心的事情。
“没那么快,至少要等到期中以后,还有一个月时间,而且,就算我真离开了,你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来找我。”林东升说道。
“唉,能不能不走?你就相当于我们的编外老师,我们成绩本来就不太好,再少一个老师,成绩又要回到从前了。”有同学感叹道。
“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摆脱依赖,独立思考,以大家的智商,真想学懂,无非就是多看几遍,多付出一些,只要你们自己想学,有没有我都一样,毕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我的方法,你们只能作为参考和借鉴。”林东升真诚地说道。
在同学们的叹息声中,林东升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他第一次强烈地体会到,被人需要的感觉。
但是,休学时经历的事情,又让他很快清醒过来,当初他在村子里的待遇,何尝不是如此。
同学们认可他,需要他,只是因为他现在实力够强,且愿意帮助大家,并不是他本身,真的就有那么大的人格魅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他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别人,但不能为了帮助别人,就不去走自己的路。
不过,在此后的日子里,林东升还是将很多学习心得,借助晚自习的时间,无偿地分享给了七班的同学。
包括语文如何学,作文如何写,数学、物理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思维,化学需要如何总结,等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至于英语,由于听力水平有限,他始终认为那是自己三大主科中的弱势科目,所以并没有去刻意分享。
一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期中考试还没到来的时候,林东升参加上次数学联赛省赛的成绩,终于顺利出炉了。
当林东升通过陈肃老师的转达,得知自己真的获得了省赛一等奖时,他也非常高兴。
这也意味着,他近期最大的一笔收入,很快就要到手了。
与此同时,孙浩然校长也第一时间看到了《中学生数学》杂志上,公布的六位省赛一等奖的名单。
特别是看到那个在记忆里渐渐变得模糊的名字,依然高高在上,只是学校的名字,换成了自己从未听说过的青山高中,而自己学校希望最大的段小柔和伍嘉一,都只获得了省赛二等奖,他的心情十分复杂。
“是他吗?应该碰巧只是重名吧?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普通……”孙浩然暗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