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为秦裕提供的新菜是‘卡其库饼’。
卡其库是当初来自于斯托文明的一种食材,
后来在地球,火星等地星际城市的立体农场内,多有种植。
“卡其库饼”吃起来有些怪,但能够被食品研究院拿出来,最终放上餐厅的菜谱,肯定是不难吃。
秦裕吃完了这份卡其库饼。
在秦裕漫长的人生中,旧的联系总是不可避免被时间切断,
但也总有新的联系被重新建立起来。
只是不知道,下一次他再来到这里时,这里又再是什么模样。
有些不可避免的怅然,同时也依旧保持着一些好奇。
秦裕起身,离开了这家智能机械运营着的餐厅。
……
到陵川城的行程,不算是秦裕在地球这一趟旅程的起点,同时也并不是终点。
陵川城之于人联有许多特殊,不过大体上,作为一个人联城市,一些基础情况也还是一致的。
同样有着智能工业区和生活区,星际港口,立体农场,算力塔等建筑和设施。
只是可能城市过于庞大,所以比起其他星际城市来说,陵川城的立体交通系统也要更加发达和繁忙一些。
秦裕乘坐一艘智能大气层内飞行器,顺着陵川城上空某一条交通线路穿过。
电推进系统虽然历经几代改型,最小的电推进发动机已经缩小了许多,但也依旧很难放在城市内部交通系统中使用。
想要将推进系统做得极大很艰难,而想要将推进系统做得极小,也不容易。
所以此刻秦裕乘坐的这种城市内智能飞行器,依旧是传统飞行器。
不过,以目前人类文明技术水平发展的速度和趋势来看,距离将电推进系统用在‘超小型飞行器’上也已经没有多么遥远。
坐在这艘智能飞行器上,
秦裕俯瞰着陵川城的街道,城景。
如今的陵川城,的确就是一个很繁荣的巨型城市。
密密麻麻而规律有序的立体交通网络中,能够看到各类智能交通工具,智能汽车,轨道交通,空中飞行器在城市智能程序的控制下,强人工智能的协调下,精密的运转着。
每隔一片区域,都能够看到最新一代的算力塔在城市中分布,作为这个时代标志的一部分。
整个城市各处,都正有无数终端,响应着城市中居民发出的数量庞大的实时请求。
来自多座巨型氦3反应堆提供的能源,正以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接入整个城市无数耗电装置设备。
极远处,星际港口中,每时每刻,由来自于地外同步轨道和来自于其他城市的电推进飞行器,轨道上升器正在升空或者降落。
城市另一侧的智能工业区内,正有无数智能机械,正利用着地球资源,或者其他行星卫星开采资源,生产着人们所需要的各类工业产品,上到新建的氦3聚变装置的核心,下到日常生活使用的消耗品。
不管是从宏观层面,还是城市智能系统运转中,每时每刻涉及到的数据量层面,
亦或者是电力网络层面和其他层面。
整个陵川城都构成了这个时代,城市内部最壮观的景象。
不过,
对于秦裕来说,陵川城也是他最熟悉的地方。
这一趟,秦裕也没有再去看他那个空坟,
在走下智能飞行器的同时,也就离开了陵川城。
……
秦裕在地球,待到了人联纪元152年。
将整个地球,都再走了一遍。
相比起他第一次这样游览整个世界时,
时间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人类社会,人类城市的变化。
经由之前的末日危机,
地球地面上,已经发生过剧烈的地质变迁,
不可避免的,曾经许多风景名胜,都已经在此前的末日危机中消失了。
一些山岳直接崩塌,一些河流重新改道。
不过,相应的,肯定也有一些新的风景出现。
在当初北极圈,北冰洋和太平洋分界的地方,
从海水中隆起了一片山脉,其中最高的一座山峰,距离海面超过一千米。
远远望去,也蔚为壮观。
此外,
当初2801小行星撞击点位置,这些年下来,
也成为了人类文明中,一个着名的自然景观。
从九州到曾经的欧罗巴洲,阿菲卡洲陆地上,
一些巨大的活火山,到这个时候,不时也依旧喷发,
虽然对人类文明已经造成不了什么威胁,
但其本身看起来,还是相当壮观。
这个时代不少人们旅游时,也都会来到这些地方。
在九州西北部,与另一块大陆交界的位置,因为曾经末日危机的剧烈地质变化,
还曾撕裂出一道巨大的大裂谷。
身处大裂谷地步,就如同藏身于地缝之中,一眼望不到头的裂谷能够让人深感震撼。
除了这些以外,
经过这些年,人联一直在地面进行的生态恢复努力。
地面上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形成了许多自然生态景观。
在九州范围内,就有着一片名为戍岭大草原的地方,
在阿菲卡洲,以及阿美利加州多地,人联也恢复了几块面积庞大的原始森林。
当初人类末日危机之前,末日基因库采集了样本的所有生态链中动植物,都再地球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而事实上,即便是不考虑这种特意划分出来的生态区,
由于这个时代,人们工业和生活区在各城市范围内的集中,
在各个巨型城市之间,基本都属于‘无人区’,
都是有意恢复的一些自然环境。
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人类文明生产力发达之后,某种层面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了。
城市中的居民们,闲暇时,也喜欢来到这些城市外,‘野外’环境中游玩。
在这些‘自然区’也有一些供人们参观旅游的旅游区,可以供人们临时居住。
当然,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有智能机械,智能机器人陪伴着,
哪怕是自然区内,动物众多,也无法对他们造成什么威胁。
在秦裕在地球上进行这趟旅程的途中,
就曾经遇到过不少在野外徒步旅行的人们,基本跟着一两个人形机器人。
这种情况下,来只老虎都没有什么用。
加上因为负熵研究院011研究所一直持续的‘人体强化研究项目’,
这个时代的人恢复力都惊人,断一两根手指基本都能够自己长回去,在野外徒步或者游玩时,玩得都比较大胆。
按照强人工智能那里的统计数据,已经有人给其他人‘以身试法’尝试过,
一个徒手攀岩的攀岩者,在野外攀岩失误,从近三十米的高度摔到地上,最后都没死。
随身的智能机器人,立刻对其进行了抢救。
五分钟之内,距离最近的空中智能救护平台就赶到了地方。
在空中智能救护平台对攀岩者进行了急救手术。
全身内脏换了一大半,最后二十多天就从医疗中心里重新走了出来,几乎没有任何后遗症。
在这个时代,只要大脑不出现严重问题,想要意外死亡,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而再除了自然景观以外。
人类文明,地球,也算是有了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地下避难城。
曾经人类文明为了躲避末日危机而构建的地下避难城,
到这个时候,虽然依旧没有废弃,但也很少有人们常住了。
地下避难城,几乎已经成为了人类文明关于末日危机记忆的载体,
更多的,只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偶尔会来到地下避难城,参观游览一下。
秦裕也有下到地下避难城里看一看,
地下避难城本身,结构和设施相比于当初其实也没有什么改变,也就只是没有那么多人了。
……
在地球走了一圈过后,秦裕从九州范围内一座城市的星际港口重新启程。
如果还是人联时代之前,
秦裕想要在人类世界中走走看看,感受了一下当前的人类社会,可能地球之行之后就该结束了。
但显然,这个时代,人类文明的‘世界’和‘疆域’已经远远不止地球这一块地方。
继火星,地球之后,秦裕选择再前往的是金星与水星。
在人类文明的疆域范围内,
金星和水星一直扮演着一个比较特别的角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星轨道和水星轨道位置,都完全没有人居住,金星和水星在人类文明智能工业中,始终作为资源星存在。
金星和水星表面,遍布着用作资源开采的智能机械,
并且,金星和水星表面的资源开采区,一直随着人类文明的生产活动,社会运转,文明发展等需要在扩大。
这些开采出来的资源,将通过在金星和水星表面各位置的,类似电推进轨道升降平台的装置,持续不断运输到金星,水星同步轨道位置的,环金星和环水星工业带。
将这些资源部分加工成金星和水星资源开采所需要的智能机械,以及开采持续需要的工业消耗品等,
更大一部分则是变成了深加工过后的材料,能源物资等,由往返地金,地水,火金,火水等航线的大量电推进飞船,运送往了其他星球各星际城市的智能工业区,作为人类文明社会整体运转的需要。
全过程都是由强人工智能遵照人联,负熵研究院制定的计划进行,作为由强人工智能负责的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一部分,
没有什么需要人们插手的地方。
不过,到这个时候,
金星和水星轨道位置,也已经有一些人在居住。
主要也是,金星和水星那工业环,处于同步轨道看去,也算是人类文明中极其震撼的一幅景象。
这两个地方,也已经算是成为了这个时代不少人们的旅游和参观游览会去到的地方。
部分到过金星和水星的人们,有居住在水星和金星轨道位置的意愿,
人联也就顺着金星和水星轨道的环星体智能工业带,建造了一些居住区。
不过,此刻金星和水星的同步轨道位置,也就各一个星际城市,
常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也依旧并不多。
金星紧挨着智能工业带的星际城市就住着百来万人,水星轨道的星际城市还不到百万。
秦裕乘坐“启明二号”星际飞船,先后抵达了金星和水星。
人联中正常航线,肯定是不会在金星和水星表面着陆的。
不过,秦裕利用虚化,还是自己从同步轨道,来到了这两个行星的表面。
从行星表面望去,
人类以智能机械构建在两颗星球表面构建起来的资源区内,景象还要更加震撼一些。
如果景象被拉快一些,
看起来就会像是无数只蚂蚁,在智能程序的精密控制下,不断啃食着一个巨物。
而在水星上,仰望属于人类文明的环水星工业带,
就会看到,像是一条细线,仿佛分割了水星上空的宇宙。
……
在金星,水星两个地方,秦裕显然没有停留太久。
就在人联纪元152年的当年,秦裕的行程就再往着人类文明疆域外围去了。
从木星轨道的木卫开始,
在当初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建造开始之前,
人类文明在太阳系内环范围内的开发建设初步完成之后,
人类文明在木卫三等多颗木星的大卫星上,都有了一些星际城市。
此刻,距离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建造完成都已经再过去了这么多年,
这么多年里,对于太阳系内各行星,各卫星更深入的开发建设,人类文明也未曾停过。
此刻,木星一众卫星上,但凡有开采价值的卫星上,皆有人类文明的智能机械,智能工业存在,做着资源开采。
在木卫三,木卫一等大卫星上,星际城市的智能工业区,则对这些资源进行着初加工和深加工,也负责着部分人类文明社会运转所需要的产品生产。
在多颗木卫上,各星际城市内生存的人口数量,虽然比不了火星,但也已经不少,总数超过了一亿。
对于这些木卫上的星际城市,秦裕也走了一遍。
木卫上的星际城市,除了依旧在建造设计时,保留了一些木星轨道的独特风格,
其他大致情况,也就和人类文明其他星际城市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星际城市的建造上,这些年人类文明主要还是依赖着一些成熟的技术。
……
从木星到土星轨道,再到天王星轨道。
人类文明对这些区域的开发建设,主要都是集中在行星的卫星上,总体情况也就差不多了。
秦裕在参观游览人类文明这些疆域时,也没有忘了。
通过虚化,来到了土星等的临界面,感受了一下土星这颗气态行星上的极地风暴。
对于秦裕这个绝对永生者来说,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体验。
最终,
秦裕再抵达了目前人类文明的疆域边缘,海王星轨道。
可能是因为海王星作为人类文明疆域边缘这个名头,
加上当初建造文明级环形基础实验装置,以及后续利用文明级基础实验装置进行大规模实验研究,
产生的一些衍生历史影像。
这个距离人类文明母星最遥远的行星轨道位置,
反倒是居住着比木星等地更多的人。
整个海王星轨道位置,总共生活着人联中,超过四亿的人。
整片区域的智能工业规模,也是太阳系内环外围,几颗气态行星轨道位置最大的一个。
负熵研究院,在海王星位置的分部,也有大概三十万人的研究员在。
遵循着当初秦裕留下的命令,星火太空城也在距离海王星轨道附近的宇宙空间中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