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悦深知郑州棉纺厂在 84 - 85 年将迎来生产高峰期,而这期间残次布头会大量增多。不过,她也敏锐地察觉到,到了 90 年,棉纺厂大概率会走向衰败。尽管清楚其他行业或许也有发展机会,但鉴于她对布头生意已然熟悉,便决定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
于是,每年赵悦都会和她的小团体一起做买卖。这个团体里有四个关系要好的伙伴,每到冬季和夏季,他们便各司其职。有人负责卖布头,有人负责卖毛线,因为赵悦在这两个品类的生意上都打通了渠道。像冬季和夏季,她通常能卖出四五车的货物。
1983 年年底,赵悦回到家中,她心里有着更为重要的打算。1984 年,她希望能彻底解决父亲的困境,让一家人的生活步入新的轨道。她想说服父亲前往深圳,凭借父亲的条件,应聘深圳市公安局的职位。这样一来,父亲可以一边在公安局上班,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一个建筑队,逐步发展成建筑公司,两边兼顾。毕竟当时父亲身边亲人不在身旁,而三姨已决定前往深圳的行政部门工作,小姨也准备等深圳建大学后去那里任教,不出意外,1984 年她们都会在深圳,所以赵悦希望父亲也能过去。
父亲思索后表示认同,决定先在家里着手组织建筑队,自己在幕后把控全局。当时,赵悦的大哥赵安,以及赵富贵的情况各有不同。赵富贵相中并结婚的女孩没考上大学,婚后兄弟两个一同经营饭店,然而却矛盾频发,最终分开。赵富贵的妻子转而经营书店,赵安的妻子则继续打理小吃店,而这些经营场所都是赵悦提供的。
赵悦回来后,跟大家表明想组织一个建筑公司的想法,并详细阐述了房屋建造规划:“房子不能盖八层,没楼梯不方便,就盖 3 到 4 层就行。咱们盖成门面楼,现在门面楼一般两层,后边最多三层。一层租给别人当商铺,二楼和三楼自己住或者租出去。我打算盖三层,盖好后不卖,继续租赁。”
她拿出设计图,指着说道:“底下的商铺,原来的房子是 3 米乘以 3 米乘以 7 乘以 7 的规格,现在考虑到后边仓库是咱们自己的,就把房子盖成 3 米乘以 14 米,瘦长型,这样空间利用更合理。楼上的房子呢,设计成成套的,两间一套,采用框架结构,这样既稳固又方便后期调整布局。”
安排好房子的设计,赵悦又对小姑仔细叮嘱:“小姑,房子盖好后对外租赁的事就交给你了,我把怎么做都给你安排好。你看,咱家现在的房子还是砖瓦房,你也可以照着我这个样式盖楼房,重新翻盖一下。这些年你跟着我做生意,也分了不少钱,有能力盖了。”小姑一直以来都很信任赵悦,自然点头答应。这些年,跟着赵悦做生意,小姑确实收益不少,家里的亲戚包括两个哥哥和侄女等,在赵悦的帮衬下都过得不错。
处理完家里房子的事情,赵悦主要目的还是想把父亲带到北京。她对父亲说:“爸,有些事总要面对,一直这样躲避不是办法。”父亲看着眼前的女儿,不禁回想起她小时候,那个曾在自己怀里软软糯糯的小女孩,如今已然长大,有了自己的主见和规划。父亲感慨万千,将家中事务一一交代好后,便跟着赵悦前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