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这天,阳光暖暖地洒在青山村,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四处玩耍,赵悦也穿梭在邻里之间,热热闹闹地给大家拜年。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浓浓的年味儿愈发醇厚。
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炭火盆旁,饭后的闲适时光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天。奶奶往炭火盆里添了几块木炭,火星子噼里啪啦地溅起,映照着大家的脸庞。奶奶看着赵悦,缓缓说道:“悦啊,你哥哥赵安都二十一二了,最近有人给他介绍了个对象。那姑娘长得倒是挺好,就是家里情况有点特殊。她家女孩多,家庭也比较贫穷,我就怕娶过来,以后咱家得贴补她娘家。”
赵悦微笑着安慰奶奶:“奶奶,她家小孩多没关系的。您想啊,以后国家政策肯定会越来越放宽,大家都能出来打工挣钱。要是嫂子人好,勤劳能干,这年头,只要肯努力,都能过上好日子。她弟弟妹妹再多,也不是啥大问题。人多力量大,以后说不定家里就富起来了呢。”
奶奶还是有些担忧:“就怕她一门心思贴补娘家,咱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赵悦赶忙说道:“不会的,奶奶。您跟嫂子讲清楚嘛。咱家可以给她家里人提供机会呀。哥哥结了婚,就把嫂子带到小吃店打工,先教她把小吃店的活儿干好。等嫂子上手了,再把她妹妹们也带过去。而且呀,我还想着让两个哥哥从小吃店里出来呢。”
奶奶一脸疑惑:“小吃店这么挣钱,为啥要让他们出来?”
赵悦耐心解释:“奶奶,两个哥哥不可能一辈子都守着这个小县城的小吃店呀。我将来想让他们去大城市,去省城见见世面。要是把店转给别人,您以后肯定会舍不得。要是嫂子干,她挣的钱,一部分给您,一部分给她妹妹发工资,这不挺好嘛。要是她家里其他人愿意,也能来,就像哥哥们现在每个月领 30 块钱,以后按照市场行情给他们发工资就行。这样既能给嫂子家提供就业机会,也能让大哥二哥出去闯闯。二哥结了婚也得出来,光靠一个小吃店,要养活大哥结婚,还要养大哥的孩子,以后负担太重了。”
奶奶听着赵悦的一番话,眼中满是惊讶与欣慰,没想到这个小孙女竟有如此长远的打算,点头说道:“那行吧,就按你说的办。你二哥也到了定亲的年纪,你看着帮他物色物色对象。你二哥模样长得也不差,不管是在乡里还是县城选,只要人品好,勤劳能干,别找那种好吃懒做的就行。”
奶奶顿了顿,又想起了什么,说道:“悦啊,以前跟你一起玩的那个赵狗剩,他家最近有点困难。乡里原来那些二流子老是欺负他们家,你看看能不能找个机会拉他们一把。”
赵悦皱了皱眉头,有些无奈地说:“奶奶,我现在虽然是个大学生,但也没什么直接的办法能立刻帮到他家。赵狗剩文化程度低,也没什么合适的行当。不过您可以让他去帮别人盖房子。我跟您说,以后城里会成立很多建筑队。您让他到县城里去找我爸,爸爸今年没回来过年,在值班呢。让赵狗剩到爸爸那儿,去建筑队里当建筑工人。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
赵悦心里清楚,如今已经 82 年了,国家正逐步开放一些政策,未来发展机遇众多。她心中早有谋划,想着将来让两个哥哥成立建筑公司。建筑行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势必会蓬勃发展,哥哥们若能抓住这个机会,定能闯出一片天地。而赵狗剩先从建筑工人做起,积累经验,或许以后也能在哥哥们的公司里有一番作为。
奶奶听着赵悦有条不紊的安排,心中满是感慨,她轻轻拍了拍赵悦的手说:“悦啊,你这孩子,想得可真长远。奶奶相信你,就按你说的办。”
赵悦看着奶奶,坚定地说:“奶奶,我会努力让咱们家越来越好的。不仅要帮哥哥们发展,也要带着村里的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