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车间的玻璃墙把余晖折射成一道道金线,照得地板上斑驳陆离。刘好仃站在办公桌前,手里捏着小林刚送来的最新能耗报表,眉头微皱。
“这数字……有点不对。”他喃喃自语。
阿芳从打印机旁抬起头:“哪里不对?”
“昨天和前天的用电量差了将近三百度,但产量差不多。”刘好仃用手指点了点表格,“按理说,温控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一周了,不应该有这么大波动。”
阿芳走过来一看,也愣住了:“而且这个时间段……是夜班。”
她顿了顿,又补充一句:“还是老王值班。”
两人对视一眼,都没说话,但心里都明白——老王是设备科的老员工,资历深、脾气硬,自从节能小组开始查电表之后,他就一直不太配合。
“先别下结论。”刘好仃收起表格,语气平静,“我们先把数据统一一下,再找财务那边核对一下账单。”
阿芳点头:“我这就去联系生产部,让他们提供夜班排产记录。”
“顺便通知一下技术部,让他们帮忙分析一下是不是设备故障引起的异常。”刘好仃一边说着,一边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关键词:电量异常、夜班时段、老王值班。
阿芳应了一声,转身离开办公室。
刘好仃望着窗外那片空旷的厂区,叹了口气。
节能措施才推行一个月,效果初显,但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一早,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财务、生产、技术三部门负责人一字排开,小林坐在角落里敲键盘,阿芳则拿着一叠资料来回分发。
“各位辛苦了。”刘好仃站在白板前,开门见山,“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节能效果评估’,目标很明确——量化成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有人点头,有人翻资料。
“首先,我要感谢大家这段时间的配合。”刘好仃语气温和,“尤其是财务部,主动提供了过去半年的电费明细,让我们能做更精细的对比。”
财务代表笑了笑:“我们也想知道这些投入值不值得。”
“接下来我会展示几组关键数据。”刘好仃拿起激光笔,指向投影幕布,“这是更换电机前后的日均耗电量变化,下降幅度为12.3%;这是空调系统优化后的温度控制曲线,整体设定更合理,减少了冷气浪费;这是照明系统的升级效果,虽然初期成本略高,但预计三个月内就能回本。”
他说完后,转头看向财务代表:“这些数据我们都做过交叉验证,误差率控制在±1%以内。”
财务代表认真看了几眼,点点头:“数据可信。”
“不过。”刘好仃话锋一转,“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众人纷纷抬头。
“首先是夜班期间的用电量波动较大,尤其集中在凌晨两点到四点之间。”他指着一张折线图,“这个时间段,生产线并没有满负荷运转,但用电却比白天还高。”
“会不会是设备空转?”技术部的人问。
“不排除这种可能。”刘好仃点头,“所以我们安排了专人跟踪记录,下周会重点排查。”
“其次,员工反馈方面也有不少意见。”刘好仃转向生产部,“比如新设备操作复杂、流程调整影响效率等问题。”
生产部负责人皱眉:“我们也在收集反馈,但有些抱怨确实有点夸张。”
“不是夸张,是适应期的问题。”刘好仃语气平和,“我们要做的不是压制声音,而是找出改进空间。”
说完,他朝阿芳点了点头。
阿芳立刻打开电脑,调出一份调查问卷结果汇总:“这是我们上周组织的一线员工座谈会记录,回收有效问卷87份。其中65%的员工表示愿意继续使用新设备,但希望加强培训;30%的员工仍持观望态度,主要担心操作失误会影响绩效考核。”
“剩下的5%呢?”有人问。
“直接反对。”阿芳如实回答,“理由主要是‘以前也没那么费电’‘多此一举’之类的。”
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
刘好仃环顾四周,缓缓开口:“节能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个人都理解它的意义,并且愿意参与进来。”
他顿了顿,接着说:“所以我建议,在推广下一步节能措施之前,我们先做两件事。”
“第一,重新设计操作界面,尽量简化流程,减少学习成本;第二,设立‘节能之星’奖励机制,鼓励一线员工提出改进建议。”
财务代表听完,微微一笑:“这两个建议,我都支持。”
下午三点,刘好仃回到办公室,桌上放着阿芳整理好的初步报告。
他翻开一页,看到她在某段文字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问号。
“这段数据来源不明。”阿芳解释道,“电耗数值比其他同类车间高出近20%,但我们找不到具体原因。”
刘好仃仔细看了一遍,沉吟片刻:“你有没有查过配电房的巡检记录?”
“查了,最近一次是三天前,记录显示一切正常。”阿芳皱眉,“但我觉得有问题。”
“嗯。”刘好仃合上文件夹,“明天我去一趟配电房。”
阿芳看着他:“你要亲自去?”
“有些事,不到现场看,总觉得差点意思。”刘好仃笑着喝了口茶,“你知道吗?机器不会骗人,但人可能会。”
阿芳没接话,只是默默记下了这句话。
几天后,刘好仃终于拿到了完整的评估报告。
他在最后一章加了一张图表,标注着未来一年的节能预测模型。
“如果继续优化流程,年节电可达15%。”他在报告末尾写道。
厂长看完后,沉默了几秒,然后点头:“写得很好。”
刘好仃没有说话,只是接过报告,轻轻合上。
走出办公楼时,风有点大,吹得树叶沙沙作响。
他站在台阶上,看着远处那台曾经日夜不停的老切割机,如今已彻底停摆。
麻雀依旧偶尔落在窗台上,歪头看看屋里忙碌的人们,然后振翅飞走。
刘好仃摸了摸口袋里的钢笔,转身走向下一个会议室。
那里,等着他的是一场新的讨论。
灯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就像生活本身,在一步步向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