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涛声寂,山岚散尽。
当景宸眼前的仙山云海、古朴茅庐如同被无形巨手抹去,骤然化作一片寻常竹林时,他心中那因“镇国明凰”册封而起的微澜,瞬间被更深的冰寒冻结。
脚下是坚实的泥土,身后是空荡的风,唯有“归园”二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他的神魂深处,余烬未熄,灼痛难当。
“归园…”
他低语,声音干涩,在这片他曾偶然闯入、得以窥见琅琊一角的竹林里,显得格外空洞。
几个月前那场奇遇的震撼,此刻翻涌上来,带着令人窒息的沉重。
他记得那山巅的茅庐,非金非木,触手温润如玉,却又坚逾精钢。
庐内并非想象中的仙家丹炉、玉简金册,而是…一排排他从未见过的材质构成的“书架”!
架上陈列之物,更非竹简帛书,而是一本本由奇异坚韧“纸张”装订的典籍。
书封上的文字,扭曲如蝌蚪,冰冷如符咒,绝非大景乃至他已知的任何王朝的文字!他曾好奇翻开一页,只一眼,便觉神魂激荡——
那上面绘着匪夷所思的图形,无数精密的线条与符号构成巨大的、能在九天之上翱翔的“铁鸟”;描绘着人体内部如同蛛网般复杂的透明管道与跳动的“肉核”;更有推演星辰运行轨迹、计算日月盈亏的繁复公式…
每一幅图,每一行字,都蕴含着颠覆乾坤、再造世界的恐怖伟力!
那根本不属于人间!那是唯有传说中的仙界,或是神魔的宝库才能拥有的禁忌知识!
琅琊弟子千人,他虽只见寥寥数位,却个个气度沉凝,目光如电,行走间足不点地,气息与周遭山川草木隐隐相合。
他曾亲眼所见,一位看似年轻的弟子信手拈来一片竹叶,屈指一弹,百步外一块千斤巨石应声化为齑粉!
更有一位长老,于静室中盘坐,周身竟有细密的电光缭绕游走,发出低沉嗡鸣!这哪里是凡俗武学?
分明是触及天地法则的恐怖伟力!
如此琅琊,坐拥通天彻地的学识与移山填海的力量,本该是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无上存在,足以轻易改朝换代,塑造人间神国。
可它为何要蛰伏?为何要避世?
景宸猛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答案只有一个——归园!那个连名字都透着神秘与不祥的存在!老师最后那凝重到近乎恐惧的眼神,如同冰冷的钢针,刺破了他刚刚因获得琅琊认可而升起的雄心与自得。
“小心归园…”
那声音带着一种景宸从未在老师身上感受过的…战栗。
仿佛提及的不是一个地方、一个组织,而是某种盘踞于世界阴影之中、无法名状的恐怖本身。
君王霸业,在老师眼中不过是“小小的考验”,可归园,却需要他如此郑重其事地、近乎于警告般地提醒!
“归园…到底是什么?”
景宸对着空寂的竹林嘶声低吼,声音里充满了困惑与一种被无形阴影笼罩的窒息感。能让琅琊这等恐怖存在都讳莫如深、忌惮至此…
那归园,究竟是怎样的龙潭虎穴?
是另一个更强大的隐世宗门?还是…某种超越了宗门概念的、无法理解的诡异存在?
明凰封王?
与之相比,此刻在景宸心中,那洛京城里的滔天权柄之争,竟显得如此…渺小与世俗。
一个女子,即便获封镇国,开府建牙,终究还在凡俗权力的框架之内。
而归园…它代表的,是未知,是连琅琊都感到恐惧的深渊!
他强压下心头翻涌的寒意与无数疑问,对着虚空,对着那曾经茅庐所在的方向,深深一揖。
这一拜,敬的是琅琊的伟力,更是敬那份在伟力之下依旧存在的、对未知强敌的深深忌惮。
翻身上马,骏马嘶鸣,载着他如离弦之箭般冲出竹林,奔向洛京。
马蹄踏碎林间光影,却踏不碎心头那沉甸甸的两个字:归园。
竹林深处,烟岚再聚。
就在景宸身影消失的刹那,那一老一少的身影如同从水墨画中重新晕染而出,无声无息地重新立于原地。
正是景宸的老师——琅琊当代守山人墨衍,以及他的真传弟子王翰。
王翰望着三皇子消失的方向,少年俊朗的脸上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激愤与不解,他猛地转向墨衍:“师父!我不明白!琅琊山藏经阁万卷天书,弟子千人,人人皆可引动天地之气!墨师兄的机关术可造飞天木鸢,雨师姐的阵法能引九霄雷霆!数之理可算尽乾坤!如此力量,为何还要像地鼠般藏在这深山老林?那归园…归园到底是什么洪水猛兽?竟让我们琅琊千年蛰伏,弟子不得踏出山门半步?”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竹林里回荡,带着不甘的颤抖。
墨衍没有立刻回答。
这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此刻脸上没有了面对景宸时的超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刻入骨髓的凝重,甚至…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与惧意。
他缓缓抬起枯瘦的手,指向天空,指尖竟微微颤抖。
“翰儿,你看到的强大,只是琅琊愿意让你看到的冰山一角。”
墨衍的声音沙哑而低沉,仿佛承载着千钧重负,“藏经阁深处,有典籍记载着星辰湮灭之景,有图谱描绘着撕裂大地之器…那是连为师都不敢轻易触碰的禁忌之力,我们很强,强到足以让世俗王朝颤栗。”
他的话音陡然一转,变得无比沉重:“但归园…它不一样,它不是强可以形容的。”
墨衍浑浊的老眼望向洛京的方向,瞳孔深处竟掠过一丝惊悸的阴影,“它…更像是一种规则,一种…无所不在的修正之力!”
王翰浑身一震:“规则?修正?”
“不错。”
墨衍深吸一口气,仿佛说出这个名字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归园现,则琅琊隐,这不是谁定下的规矩,而是…血的教训!是琅琊历史上数次试图入世,最终却险些招致道统断绝的惨痛烙印!史册残卷记载,三百年前,我琅琊第七代矩子携天火之术欲助前朝明君,却在洛京外百里…人间蒸发!连同所有典籍、秘法,痕迹全无!只在矩子消失处,留下一个以焦土勾勒的、扭曲的归字残痕!”
王翰倒吸一口冷气,脸色煞白。
第七代矩子,那是传说中修为通天的人物!竟如此诡异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