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陈砚趁着刘国栋还没空出手来。已经将计划书做好,而且他已经征得荒山下几户人家的同意,带着签好的同意书,到了村委,申请荒山的使用权。
夜色如墨,县革委会大楼的灯光却还亮着。
三楼一间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几个中年干部围坐在桌前,神情凝重。
“那小子胆子不小。”刘国栋掐灭烟头,语气阴沉,“就凭他一个二混子,还敢申请荒山坡使用权?”
“听说他已经让荒山下的几户村民签了协议。”另一人接过话茬,“而且村里已经同意了,说是要搞什么农业科技试点。”
“农业科技试点?”刘国栋冷笑一声,“开玩笑,就他还农业科技试点?”
众人对视一眼,没人接话。
但都明白刘国栋的意思——陈砚这招,有点虚张声势的味道。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警员推门进来,递上一份文件:“刘所长,县革委会刚刚收到省农科院的一封函件,说是下周会有位姓周的专家来川南考察,重点就是山区农业开发项目。”
屋内一时安静。
刘国栋眉头紧皱,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打。
与此同时,陈砚正在家里整理资料。
桌上摊开的地图上,标满了各种颜色的记号,旁边是一叠厚厚的笔记本和几本手抄的农业书籍。
林桂香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轻声道:“别太晚睡,身体重要。”
陈砚笑了笑,低头扒了一口面。心中暗自想着“这一世,我不会再让你们受苦。”
门外忽然传来敲门声。
陈砚起身开门,是苏昭。
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布衫,脸上带着清冷的笑意。
“你让我查的事有结果了。”她低声说道,“那位‘农业专家’已经答应见你,明天上午可以安排见面。”
这场戏,终于要开场了。这也是他这几天最关注的一件事,他知道上一世省里就是这个时间开始推动山区开发,只要他能获得省里下来的专家支持,那荒山项目就是板上钉钉了。
在他四处忙活的时候,就让苏昭调查省里专家下来的消息。
次日上午,文化馆门前。
一位身穿中山装、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人从一辆吉普车上走下,身后跟着几名随行人员。
他是省农科院的研究员周爱国,也是陈砚等待已久的东风。
陈砚早已等候多时,上前热情迎接:“周老师,欢迎来到我们小县城。”
周爱国微微一笑:“听老苏(苏昭父亲)说,你这边有些有意思的想法,我也很好奇。”
“周老师,文化馆的同志还在等着,等陪您见完文化馆的同志,我给您仔细讲解我的计划。”陈砚并没有着急介绍自己的计划,他知道这会儿周爱国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嗯!”周爱国点了点头,眼神却是多了一分欣赏,眼前的年轻人给他一种不像这个年纪该有的老练。
两人先后走进文化馆,在苏昭的带领下,拜访了几位退休的老干部和本地农技员。
下午,一行人来到了城郊外的荒山坡。
站在半山腰上,陈砚知道这时候是最好的时机了。他指着远处一片低矮丘陵,语气坚定:“这里地势起伏不大,土质疏松,非常适合发展经济林与特种养殖。我已经绘制出《川南山区植被分布图》,并且做了详细的可行性分析。”
他翻开一本厚实的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土壤成分、气候数据、水源情况,甚至还有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几位老干部听得频频点头。
“年轻人有想法,也有行动力。”一位退休的县农业局老领导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像你这样的不多了。”
“这不是纸上谈兵。”另一位农技员翻看着资料,眼里满是惊讶,“这些数据很详实,看来你是真下了功夫。”
周爱国也连连称赞:“陈同志的眼光很准,如果能把这片荒坡利用起来,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还能为全省的农业改革提供一个样板。”
陈砚微微一笑,“各位谬赞了。如果我的方案有哪里还有遗漏的话,还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陈砚一连三天都在和周爱国研究方案的时候。
夜色深沉,县委的办公大楼内灯火通明。
刘国栋坐在办公室里,目光阴沉地盯着桌上的批文,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农业开发项目?”他冷哼一声,“没想到陈砚那小子的小把戏竟然说服了省里的专家。”
然而,这份由县革委会盖章下发的通知书上,赫然写着:“鉴于川南山区农业科技发展需求,批准陈砚同志试用城郊荒山坡,用于开展经济林与特种养殖实验。”
刘国栋知道,自己这次是彻底被摆了一道。
那位所谓的省农科院专家周爱国,不仅在实地考察中对陈砚大加赞赏,还在报告中建议将其作为全省农业改革的典型推广。
这已经不是他一个派出所副所长能轻易否决的事情了。
“陈砚……你倒是会借势。”刘国栋低声咬牙,眼神中都是愤恨之色。
而此刻,在机械厂家属院的一间小屋里,陈砚正将那份宝贵的许可文件小心地收进铁皮盒中。
他抬头望向窗外,夜风微凉,却挡不住他心头燃烧的斗志。
“终于踏出了第一步。”他在心中默念。
第二天清晨,王秀兰便带着一叠填好的申请材料来到县医院院长办公室。
“李院长,这是我侄子陈砚的意思。”她轻声道,“他说现在政策鼓励搞家庭副业,想要租医院闲置的老病号楼,主要做一些竹编手工艺和山货加工。既能为解决医院闲置的老病号楼,也能让家属院里的几个妇女有活干。”
李院长翻看着材料,眉头微皱:“这不是你们家的事吗?怎么还扯上医院了?”
王秀兰微笑解释:“他说想要注册个体户,就得有个落脚点,所以希望医院将老病号楼租给他。”
李院长沉吟片刻,最终点头:“行吧,不过具体租赁费用让他自己去财务确认,别搞得太乱。”
“谢谢李院长。”王秀兰鞠躬致谢,心中却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走出医院时,阳光正好洒在她的脸上,仿佛整个世界都亮了起来。
如今陈砚的两手计划都已经是稳步前进。
傍晚,厨房飘来阵阵饭菜香。
林桂香靠在窗边,望着儿子忙碌的身影,嘴角浮现出久违的笑容。
陈砚正在整理笔记本,跟周爱国这三天的研究,让他对于荒山的开发有了更详尽的计划。种植什么品种的果树、如何利用山泉灌溉、哪一块坡地适合搭建兔舍……
“你在写什么呀?”林桂香轻声问道。
“妈,我在规划荒山的开发。”陈砚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你相信我,以后我一定会让您过上好日子的。”
林桂香听得眼眶有些湿润。
她轻轻走到儿子身边,伸手握住他的手,像是要把这些年错过的温暖一次补回来。
“你越来越像你爸了。”她低声说道,“他以前也总说要让我们一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陈砚紧紧握住了母亲的手,声音低沉而坚定:“妈,好日子快要来了。”
窗外的晚风吹动窗帘,屋内暖意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