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集市本是一天中最热闹的地方,可今天却透着一股异样的躁动。
摊贩们三五成群地议论着,眼神不时瞟向街角那间挂着“砚记干货”招牌的铺面。
“听说了吗?砚记用的是病死兔肉!”一个卖豆腐的老头压低声音,“我侄子前两天吃了他们的干兔腿,肚子疼得厉害。”
“可不是嘛!我听人说他们加工厂后院堆的都是腐烂的兔子皮,臭气熏天!”旁边一个妇女附和道。
流言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短短几个时辰,整个县城都传开了。
李会计气喘吁吁地冲进加工厂,脸上写满了惊慌:“陈总,不好了!有客户退了三箱货,还说要找工商举报!”
陈砚正站在质检台前翻看今天的生产记录,听到这话,眉头猛地一皱,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退货?工商?”他低声重复了一遍,
苏昭也走了过来,神色凝重:“现在外面都在传‘砚记兔肉干使用病死兔肉’,连一些老客户也开始动摇了。”
陈砚沉默片刻,随即果断下令:“立即召回所有在售产品,通知加工厂暂停发货,今日起所有批次全部送检。”
“是。”苏昭点头,转身去安排人员。
李会计有些着急:“可是这样损失会很大啊,咱们刚签下几笔大单……”
“比起信誉受损,这点损失算什么?”陈砚语气坚定,“我们不能让谣言继续发酵,必须主动出击。”
他心里清楚,这不是普通的市场风波,而是有人蓄意破坏。
砚记最近风头太盛,已经动了不少人的蛋糕。
与此同时,在县城东头的一家茶馆里,李振东正坐在角落悠闲地喝茶,嘴角带着得意的笑容。
“五十块钱雇个写手写篇文章,再往县报一投,你们看看吧,不出三天,砚记就得关门大吉!”他轻蔑地哼了一声,“陈砚?也就靠点小聪明罢了,真以为自己能翻上天?”
坐在他对面的一个中年男人低头不语,正是曾经为砚记写过宣传稿的老孙。
他手中捏着那份还未寄出的文章草稿,心中竟泛起一丝愧疚。
“李老板,这事……会不会做得太过分了?”老孙迟疑地开口,“砚记那些产品我亲眼见过,卫生条件比县食品厂还好。”
“你懂个屁!”李振东冷哼一声,“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好,我才咽不下这口气!我辛辛苦苦跑了十年山货,到头来连个小毛孩都不如?”
老孙低下头,没再说什么,但心底已经开始动摇。
回到砚记加工厂,陈砚正在办公室与苏昭、李会计紧急商议对策。
“目前最重要的是稳住局势。”陈砚冷静分析,“我们要掌握主动权,不能等着别人上门查我们。”
“我已经联系了县质检所,他们会派人来抽样检测。”苏昭汇报,“另外,我也让刘师傅带人把近期的原料进货单、检疫证明都整理出来了。”
“很好。”陈砚点头,“还有,从今天开始,工厂实行全天候开放参观制度,欢迎任何老百姓来看我们的加工流程。”
李会计惊讶:“你是说……对外开放?万一被人捣乱怎么办?”
“正因为有人想捣乱,我们才更要让他们看到真相。”陈砚目光坚定,“只要百姓亲眼所见,流言就不攻自破。”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名工人匆匆跑进来:“陈老板,门口来了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说是县广播电台的记者,要采访您。”
陈砚与苏昭对视一眼,相视一笑。
“终于来了吗?”他缓缓起身,整了整衣襟,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让他进来吧,我正好也有话要说。”
县广播电台的记者小王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笔记本,眼镜片后的眼睛迅速扫视着屋内的情况。
他是接到了几通匿名电话才赶来“砚记”干货铺子门口的——有人说这里用了病死兔肉,也有人反过来说这完全是恶意中伤。
“陈先生?”他试探性地开口。
“我是。”陈砚起身,神色沉稳如常,仿佛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幕。
“我是县广播电台的记者小王,听说贵公司近日被传‘使用病死兔肉’,请问您对此有何回应?”
陈砚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环顾了一圈办公室里紧张的气氛,然后缓步走到窗前,望向外面聚集的人群和议论纷纷的摊贩。
“我们欢迎监督。”他语气平静却掷地有声,“但凭空捏造、恶意诽谤的行为必须制止。”
他的话音刚落,围观人群顿时安静了几分。
有人低声议论:“听这话,像是没做亏心事啊。”
“我愿意接受采访,也可以让所有市民进来参观生产流程。”陈砚继续道,“但我们也要追究谣言源头的责任。”
小王微微一怔,没想到采访会以这种方式展开。
他连忙记录下这段话,同时抬头问道:“那您是否愿意接受进一步的公开检测?”
“当然。”陈砚点头,“我已经联系了县质检所,他们会来抽检,并向社会公布结果。”
说完,他转身看向苏昭:“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张大夫已经答应配合。”苏昭轻声道,眼神坚定,“她会在明天上午来厂里讲解食品安全知识,重点讲兔肉的营养与检疫标准。”
张大夫是县医院营养科主任,曾在陈砚的帮助下为儿子解决了升学问题,是个讲义气、重情理的人。
“只要检测报告没问题,我们就用科学说话。”苏昭补充了一句,语气不容置疑。
“另外,我还安排了几位曾吃过砚记产品的老顾客,让他们在县电视台做个视频反馈。”苏昭继续汇报,“他们可以证明产品是安全的,甚至主动要求参与这次调查。”
李会计听得目瞪口呆:“你们……怎么想到这么多办法?”
“因为我们知道,清者自清的前提是让人看得见。”陈砚淡淡一笑,“我们要把真相摊在阳光下。”
夜色渐深,砚记加工厂二楼的小会议室灯火通明。
会议桌旁坐着苏昭、李会计、刘师傅等核心成员,个个神情凝重。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市场危机。”陈砚缓缓开口,目光如炬,“这是有人要毁掉我们的口碑,逼我们出局。”
“李振东。”李会计咬牙切齿地说出这个名字,“他以前就对我们不满,这次一定是他在背后搞鬼。”
“不排除这种可能。”苏昭冷静分析,“但我们不能只盯着对手,更要抓住机会扭转舆论。”
“所以,我要拍一部纪录片。”陈砚语出惊人,“从原料采购到加工包装,全过程拍摄下来,展示给所有人看。”
“纪录片?”李会计愣住了,“你是说像电影那样?”
“对。”陈砚点头,“虽然现在摄像设备不多,但我认识几个在县文化馆工作的朋友,借一台摄影机应该不难。我们可以找人全程跟拍,记录每一道工序。”
“这样一来,不仅是澄清事实,更是树立品牌信任。”苏昭眼前一亮,“如果拍得好,还能作为未来招商推广的素材。”
“没错。”陈砚。
“这……是不是太张扬了些?”刘师傅有些担心。
“越是被泼脏水,越要高调回应。”陈砚语气坚定,“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洗白自己,更要让那些想踩我们的人知道——砚记不是软柿子。而且我们未必不能将这次危机变成机遇。”
众人听完,心中一阵热血翻涌。
李会计握紧拳头:“干吧!大不了就是被人盯着看几天,咱们问心无愧!”
“那就这么定了。”陈砚站起身,环视一圈,“明天开始,纪录片拍摄计划正式启动。谁负责对接摄像师?”
“我去。”苏昭举手。
“好。”陈砚点头,“这场仗,我们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
窗外夜风呼啸,厂房内的灯光依旧明亮如昼。
在这场风暴即将掀起的夜晚,砚记正悄然布下一盘大棋。
翌日清晨,质检所的工作人员准时抵达砚记加工厂,带着专业的仪器,逐一抽取样品进行化验。
“样本包括近期热销的五香兔腿、麻辣兔丁、风干兔脯,共十二批次。”一名技术人员登记完毕,转头对陈砚说道,“最快明天就能出结果。”
“辛苦了。”陈砚点头致谢,目送他们离开。
而在他身后,工厂的大门依旧敞开,欢迎任何一位市民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