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和午饭有关。
张子舟从进饭堂,就发现一件事,那就是不少人饭菜寒酸。
在古代,吃喝x赌,吃是排第一位。
贪图饱腹之欲,更是要被读书人鄙视。
所以,张子舟搞不清楚,他们到底是真贫寒,还是家风所致。
其中就包括傅范。
听了这个问题,周宪叹了口气:“傅氏宗学是全县第一,自然有不少的学子来这里念书。”
“对于家门贫寒、成绩尚可的学子,宗学也大开方便之门。”
“宗学不按贫富分班,但家贫却成绩好的,终究是凤毛麟角。”
张子舟听明白了。
原来,傅范也和自己一样,属于穷酸书生那一类。
周宪察言观色:“当然啦,他们写的传奇,魏掌柜看不上也正常。”
“这话怎讲?”
“他们有个坏毛病,不擅长写长篇,写到一半就坏菜。”
“哦。”张子舟彻底明白了。
所谓的写崩,可不只是现代才有,古代的文学也很常见。
不仅是因为故事和文笔得不到保障,还因为,观众也会疲倦。
怎么样才能规避这个短处?
张子舟摸着下巴。
周宪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看午饭时间快结束,急切道:“哥儿,有没有想过写本传奇,卖到更远的地方,赚大钱。”
“想过。我暂时没时间,得写封神演义。”张子舟不想放弃这个稳定的财源。
说话的时候,张子舟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书商雕版和发书,都要发整本,至少是半本。
来钱虽然多,但太慢了。
整个人也想通了:除非想到解决办法,否则没可能和周宪合作。
又不想放弃这个渠道。
于是,张子舟继续说道:“我初来乍到,很多事还没适应,等适应,再讨论这件事。”
听了这话,周宪也认同的点头,没再说什么。
来日方长嘛。
饭后。
下午的课,正式开始。
“玉不琢不成器,请先生教诲。”
“今日,我们继续学论语集注,翻开书,到颜渊一篇……”
经过上午的考试,傅岱已经打消了赶走张子舟的念头,心思回到了教书育人。
马上就展现出饱学鸿儒的风范,声音铿锵有力。
张子舟听着听着,不禁点头,夫子的实力真不是吹牛。
引经据典,面面俱到。
但这并不代表,他要一直这样老老实实下去,从简单的四书五经学习。
那太慢了。
这里没有小学中学那样的义务教育体系,却有简单粗暴的分级。
自己饭后以散步为名,在宗学又逛了一圈。
对傅氏宗学了解更深了。
宗学,把从蒙学馆出来的学子,简单的分成举业班和经学N班。
举业班,一个夫子只教几个学子,进度完全不一样。
有学习甚至钻研八股文,为明年的县试做准备。
也有过了童子试,朝下一场科举做准备的。
经学班又是另一番景象。
甲乙丙丁,每个班根据学子的情况,教授四书五经的进度,也不一样。
丁班,还在围绕一本论语学习和背诵。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夫子停止授课。
学子开始背颜渊一篇。
夫子拿着戒尺,在屋里转了一圈,监督学子们。
张子舟也在背诵,他对颜渊这篇文章太熟了。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就出自颜渊。
张子舟整篇念完、背完,突然发现自己没事做了。
又看见夫子去了外面,心里开起了小差。
他开始琢磨,既能解决赚钱的问题,又能留住周宪大伯这条渠道。
想不出来,张子舟随手把书翻到颜渊后面的一篇。
子路篇。
然后,整个人愣住了。
论语二十四章,每一章的内容不同,合起来还叫论语。
同样的道理,传奇也可以写短篇,合在一起出售。
合在一起的短篇叫什么来着,对对对,短篇小说集。
既能解决书商只收购整本的问题,又能克服长篇容易写崩的难题。
太妙了。
张子舟心里狂喜,但没有马上做出决定。
他还要征求魏衡的意见,初步了解市场的情况。
毕竟写传奇的目的是赚钱!
呼……张子舟长吐一口气,平复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
就在这时,傅岱从外面走进来。
看到学子们都在认真背诵,心情还不错。
在案牍钱坐下,傅岱和过去一样,下意识的扫了一眼沙漏,根据沙漏确定时间。
看到离放学时间不远,傅岱咳嗽一声。
课堂里迅速安静下来。
“放学时间要到了,我在放学前,和你们说一件事。”
傅岱声音沉稳:“快到月中了,月中考试自然要到了。你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按六等淘汰制,没有通过的,收拾行囊回家。”
噔噔咚!
张子舟感觉自己听到了不少同窗的心跳声,并且感到他们非常紧张。
对于学子们的反应,傅岱早已司空见惯:“至于考试内容,夫子们还没有讨论出结果,但在考试前会告诉大家。”
“今天就到这了,放学!”
“起立!”“玉不琢不成器,恭送先生。”
傅岱走出课堂。
其他同学,三三两两的离开。
张子舟还在收拾东西,周宪走了过来。
“张兄,月中考要努力啊。”
“周兄,夫子刚才说的,六等淘汰制是真的么?”
“当然。这是比照官府制定的,执行的非常认真。”
在张子舟面前,周宪发现有比他强的方面,非常的开心,话也就密了。
“六等淘汰制也就罢了,咱们丁班,乃至整个经学班和举业班,没有一个学子能在考试拿到第一等。”
“名字一考完就会被贴上封条,根本不知道谁是谁,要是不幸拿到第六等的话,嘿嘿……”
第六等,就可以卷铺盖走人。
张子舟眼前一亮:“拿到第一等会怎么样?”
“这个嘛,”想到张子舟今天就拿到第一等,周宪认真想了想,“三个第一等,就可以升到举业班。”
“不拿就升不到么?”张子舟问。
“那就要慢慢熬,直到夫子认为你过关,有资格进举业班。”
张子舟心里有数了。
他来读书,就是为了考科举,既然有一条路能快速通往举业班,那自己一定要努力,尽量每一次考试都拿第一等!
而这一次的月中考,就是张子舟开始表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