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狝初识的意气相投,并未随着皇家围场的喧嚣散去而冷却,反倒如新淬的火种,在两位少年心中悄然燃亮。约定的日子一到,东方澈便摒退了大部分随从仪仗,只带着几名贴身侍卫,轻车简从,来到了京郊禁军大营深处的演武场。这里远离宫苑的繁复规制,地面是特意铺设的、厚实而富有弹性的黄沙,四周立着高大的箭靶,空气中弥漫着尘土、皮革与汗水混合的粗粝气息,是属于力量与锋芒的世界。
他到得略早,日光正好,将偌大的演武场照得一片通明。沙场边缘,一道矫健的身影正策马奔驰,马蹄翻飞,踏起滚滚烟尘。那人一身利落的玄色劲装,身姿挺拔如标枪,正是靖国公嫡孙沈骁。他并未察觉东方澈的到来,正专注于手中的角弓,控着缰绳,让胯下那匹神骏的乌云踏雪以稳定的速度绕着场边奔跑。突然,他双腿一夹马腹,骏马长嘶一声骤然加速,几乎同时,沈骁在颠簸的马背上拧腰开弓,动作一气呵成,流畅得如同呼吸!弓弦震响,一支雕翎箭离弦而出,撕裂空气,带着尖锐的哨音,精准无比地钉入了百步之外、正在轨道上快速移动的靶心红点!箭尾兀自嗡嗡震颤。
“好!” 东方澈忍不住朗声喝彩,击掌上前。
沈骁闻声勒马,乌云踏雪前蹄扬起,在空中刨了两下才稳稳落下。他转过头,额角挂着细密的汗珠,看清来人,脸上瞬间绽开一个毫无城府的、如同秋阳般灿烂的笑容:“殿下!您可算来了!我还怕您被那些奏章给绊住了手脚呢!” 他利落地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将角弓随意地挎在肩上,大步流星地迎了上来,带着一股风尘仆仆的热力。
“答应沈兄的事,岂敢怠慢。” 东方澈也笑了,眼中是纯粹的跃跃欲试。他脱下外罩的锦袍,露出里面同样利落的月白劲装,自有侍卫上前接过衣物,并奉上他的惯用角弓和箭囊。那弓身通体乌黑,弓弦紧绷,透着一股内敛的锋芒。
“殿下请!” 沈骁做了个手势,指向那排移动靶,“让臣见识见识东宫神射!”
东方澈也不推辞,翻身上了自己的坐骑。那是一匹通体雪白、四蹄如墨的玉狮子,神骏非凡。他轻抚马颈,玉狮子打了个响鼻,显得颇为兴奋。控缰、催马,玉狮子如一道白色闪电射入场中。东方澈控马的本事显然也经过千锤百炼,人马合一,在颠簸中稳如磐石。他并未立刻开弓,而是控着马速,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移动的靶位,寻找着最佳的时机与角度。
沈骁抱着手臂站在场边,眼神专注,带着审视与期待。
蓦地,东方澈动了!他双腿控马,上半身猛地拧转,开弓如满月!弓弦震响的瞬间,箭已离弦!紧接着,他动作毫不停滞,闪电般从箭囊中又抽出两支箭,搭弦、开弓、松手!只听“嗖!嗖!嗖!”三声几乎连成一片的锐响!三支箭流星赶月般射出!
第一箭,正中一个刚刚移动到正前方的靶心!
第二箭,竟追着第一箭的箭尾,在它尚未完全钉入靶心时,“噗”地一声将其从中劈开,精准地钉入同一个红点!
第三箭,则刁钻地射向一个即将隐入遮挡物后的侧向靶子,在靶子消失前的刹那,稳稳钉在了边缘的红圈之内!
“连珠箭!好!” 沈骁看得热血沸腾,忍不住再次高声喝彩,眼中满是激赏。这手连珠箭,不仅需要超凡的膂力,更需要对时机、角度和箭矢轨迹的精准预判,非浸淫多年苦功不可得。
东方澈控马绕回,额上也见了汗,但眼神晶亮,带着畅快淋漓的笑意:“沈兄谬赞。该你了!”
沈骁哈哈一笑,豪气顿生:“殿下神技在前,臣可不能堕了我靖国公府的名头!” 他再次翻身上马,乌云踏雪似乎也感受到主人的战意,兴奋地刨着蹄子。这一次,沈骁不再追求刁钻的角度,而是将力量与速度发挥到极致!他控马如风,在移动靶阵中疾驰穿梭,每一次开弓都伴随着骏马的腾跃或急转,箭出如霹雳!他射出的箭,势大力沉,带着破空的风雷之声,每一箭都深深钉入靶心,甚至有一箭力道之大,直接将木质的靶心射得爆裂开来!尘土飞扬中,尽显北地将门子弟的彪悍勇武。
两人你来我往,各展所长。骑射比罢,各有胜负,难分轩轾。汗水浸湿了鬓角,尘土沾染了衣袍,两人却毫不在意,相视大笑,眼中是对彼此技艺由衷的钦佩。
“痛快!” 沈骁抹了把额头的汗,跳下马背,走到兵器架前,随手抽出一柄未开刃的制式长剑,在手中掂了掂,剑尖斜指东方澈,眼中战意更炽,“殿下,光射箭不过瘾,可敢步战一场?让臣领教领教您的剑术!”
东方澈欣然应允,也取了一柄同样制式的长剑。两人相对而立,相隔数步,黄沙地面上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周围的侍卫下意识地退开更远,屏息凝神。
沈骁的剑法,如同他的为人,大开大合,刚猛无俦!他低喝一声,身形如猛虎般扑上,长剑带着劈山裂石的气势当头斩落!剑风呼啸,卷起地上沙尘!这是沙场搏命的招式,毫无花巧,追求的是力量与速度的极致,每一剑都蕴含着千军万马中冲杀出来的惨烈气势。靖国公府世代镇守北疆,剑法之中早已融入了边关铁血的风霜。
面对这势大力沉的一剑,东方澈并未硬接。他脚步轻滑,身形如同风中柳絮般飘然后撤,险之又险地避开了那凌厉的锋芒。沈骁的剑几乎是擦着他的衣襟劈落在地,溅起一蓬黄沙!不待沈骁变招,东方澈手腕一抖,手中长剑已如灵蛇出洞,从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疾刺沈骁肋下空门!这一剑,快、准、狠,时机拿捏得妙到毫巅!
沈骁瞳孔微缩,显然没料到对方反应如此之快,剑招如此之奇!他暴喝一声,强行拧身回剑格挡!“铛!” 一声清脆的金铁交鸣!两柄未开刃的长剑狠狠撞在一起,火星四溅!巨大的反震力让两人手臂都是一麻,各自退开半步。
沈骁眼中再无半分轻视,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与棋逢对手的兴奋:“好剑法!殿下深藏不露!” 他不再一味强攻,剑招一变,虽依旧刚猛,却多了几分沉稳与变化。东方澈的剑法则愈发灵动迅捷,身法飘忽不定,剑光如银练,时而如绵绵春雨,无孔不入;时而如惊雷乍现,凌厉逼人。这是殷照临亲传的剑术,融合了江湖的诡谲与战场的实用,讲究料敌机先,以巧破力,以快打慢。
沙场之上,两道身影翻飞腾挪,剑光霍霍,金铁交击之声连绵不绝!黄沙被两人的脚步和剑风搅动,弥漫开来。沈骁的剑势如同怒涛拍岸,一浪高过一浪;东方澈则如中流砥柱,又似穿花蝴蝶,在惊涛骇浪中寻找着缝隙,每每于不可能处递出致命的一剑。两人斗得旗鼓相当,汗水浸透了衣衫,在深秋的寒意中蒸腾起淡淡的白气。每一次格挡、每一次闪避、每一次反击,都蕴含着力量与技巧的碰撞,看得场边侍卫目眩神驰,大气都不敢出。
激斗近百招,两人都感气力消耗巨大。沈骁觑准一个机会,猛然发力,一剑横扫千军,逼得东方澈横剑硬架!“铛!” 又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这一次,两人都感到虎口剧震,长剑几乎脱手!巨大的冲击力让两人同时踉跄后退数步,才勉强稳住身形,胸口剧烈起伏,汗水顺着下颌不断滴落在黄沙之上。
“哈哈哈!痛快!真他娘的痛快!” 沈骁拄着剑,喘着粗气,却笑得无比畅快,眼中光芒灼灼,“殿下剑术,超乎臣之想象!臣服了!”
东方澈也以剑拄地,平复着翻涌的气血,脸上是同样酣畅淋漓的笑意:“沈兄勇猛刚烈,澈亦受益匪浅!你我……不分胜负!” 他伸出手。
沈骁大笑,上前一步,伸出沾满汗水和沙尘的大手,与东方澈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那是力量碰撞后的相互认可,是少年意气间的惺惺相惜。
早有伶俐的侍从送上温热的布巾与清水。两人走到场边的石凳旁坐下,一边擦拭汗水,一边大口喝着水。
“殿下这剑法,灵动诡谲,变化莫测,臣在北疆从未见过如此路数。” 沈骁抹了把脸,由衷赞叹,“可是得自哪位隐世高人?”
东方澈微微一笑:“是殷师所授。”
“殷师?摄政王殿下?” 沈骁恍然,眼中敬意更深,“难怪!摄政王殿下当年一柄青锋剑,于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乃是军中传奇!殿下能得他亲传,福缘深厚!”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带着北地男儿特有的直率,“不过,殿下这剑法虽精妙绝伦,若放到北境那等开阔战场,面对成群结队的草原骑兵冲锋,或是重甲步兵的结阵推进,恐怕……有些施展不开。”
东方澈闻言,非但不恼,反而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哦?沈兄有何高见?愿闻其详。”
沈骁来了精神,拿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比划起来:“北境作战,首重气势与力量!骑兵冲锋,如洪流席卷,讲究的是马快刀沉,一往无前!个人武艺再精妙,陷入乱军之中,也难挡四面八方的长矛重刀。步兵结阵,更是如铁壁铜墙,靠的是令行禁止,同进同退,长枪如林,盾牌如山!殿下这剑法,更适合近身缠斗、江湖搏杀或是小规模冲突,若论沙场正面对冲破阵……” 他摇了摇头,直言不讳,“不如重刀长矛来得实用。”
他指着地上画出的简易军阵图:“比如我靖北军中的‘锋矢阵’,重甲骑兵为箭头,长矛手紧随其后,两翼轻骑掠阵。冲锋之时,讲究的是凝聚一点,凿穿敌阵!个人武勇,需融入这铁流之中,方能发挥最大效用。单枪匹马,再好的剑术,冲进去也是送死。” 他语气坦荡,并无贬低之意,纯粹是就事论事,分享实战经验。
东方澈听得极为认真,频频点头。他虽得殷照临真传,剑术精妙,但殷照临当年纵横沙场,更多是以绝世武功执行斩首、破局等特殊任务,或是指挥若定。对于大规模军团作战中,普通士兵如何发挥最大战力,基层战术如何运用,他的确缺乏沈骁这种从小在军营摸爬滚打、耳濡目染的实战认知。
“沈兄所言极是!” 东方澈由衷道,“纸上谈兵终觉浅。澈虽读了些兵书,也听殷师讲过战阵之道,但终不及沈兄亲身经历来得真切。江南水网纵横,剿匪多用小队突袭、设伏、水战,与北境开阔地带的军团作战,确是大相径庭。”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若依沈兄之见,北境骑兵战术,与江南水师训练之法,其核心差异在何处?可有互通借鉴之处?”
两人就着沙地上的简易图阵,从骑兵冲锋的要点,聊到江南水师船只配合、弓弩压制、接舷战的技巧;从北地重甲步兵的防御优势,谈到江南利用水网地利进行机动设伏的战术。沈骁讲得兴起,将北境的风土人情、草原部落的作战习性也娓娓道来。东方澈则结合自己处理江南政务、推行新政的经验,谈及后勤补给、民心向背对战争的影响。一个来自铁血北疆,一个长于锦绣江南,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经历,在演武场畔的沙土地上激烈碰撞,又奇妙地交融互补。
日头渐渐西斜,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兵器架上的刀枪剑戟在夕阳下泛着冷冽的光泽。激烈的比武之后,是更深层次的交流与理解。演武场上的弓马剑鸣已然平息,但少年心中为国戍边的热血与探讨安邦定国方略的激情,却如同这深秋的晚霞,愈燃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