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项,宣布部队调动情况。
为了更好地执行华夏政治委员会下发的各个任务,华夏军事委员会将各部队驻地进行一定的调整。
第一军军部驻地武昌市(由武昌府更名而来),主要任务为监视并牵制北洋第一镇和第五镇,并保障华夏政治委员会安全。
第二军军部驻地南海市(由广州府更名而来),主要任务为负责荆楚省、岭东省防务,协助各省政府进行维稳工作,推动华夏政治委员会政策在各地推行,从侧面牵制北洋第五镇。
第三军军部驻地天府市(由成都府更名而来),主要负责四川省防务工作,并负责秦陕省境内对北洋第六镇的作战任务。
第四军军部驻地临桂市(由桂林府更名而来),第四军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完成部队整编工作,暂时负责滇云省、黔贵省和岭西省防务工作。”
现在在委员会的控制下有七个省,目前岭东省已经大部分被占领,满清的残余势力全部龟缩到了广州府内,接下来第二师将对广州府的残余绿营势力发动一次打击,一举拿下岭东全境。
其余省份的大城市都已经被国防军攻占,目前国防军的兵力正在向各中小城市转移,一点一点彻底在这七省之地铲除封建残余势力。
“第四项,关于海军筹备工作。
海军司令部设置在南海市。
为了海军长远发展,在部队完成整编后,第二军负责发起解放福建省的任务,主要目标是取得位于马尾的造船厂,国资委将联合海军一同出资组建华夏船舶集团,在武昌市,南海市设立两个造船基地。
军事委员会在未来八年内,将购买一艘八千吨级的巡洋舰、五艘三千吨级的巡洋舰和六艘一千吨级的驱逐舰,并向新成立的华夏船舶集团下十二艘鱼雷艇的订单。”
海军的发展一直林克勤重点关注的事情,主要是接下来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华夏必须有一定的海军力量,这样才能借助此次世界大战的东风完成初步的原始资本积累。
但是目前华夏的造船技术只能造出一些小型水面舰艇,被林克勤从江南造船厂高薪挖过来的船舶工程师只能有把握建造八百吨级的铁甲舰。
林克勤在争取了海军方面的意见后,决定修建十二艘五百到八百吨级的鱼雷艇,这也是目前华夏财政和造船能力不足的双重体现。
目前华夏政治委员会的财政拨给军事委员会的款项优先用于陆军的发展,因为目前最主要的争地盘,海军的军舰又没有办法开到陆地上来。
而且目前华夏最先进的造船厂也只能建造两三千吨级别的军舰,就算想建造更大的军舰也没有法子,一是没有技术,二是汉阳铁厂出产的钢铁不合格,就是华夏钢铁集团出产的造船用的钢铁也是刚刚达到合格指标,还称不上优秀。
所以林克勤决定先通过小吨位多订单的方式先让华夏船舶集团先能生存下来,通过这些订单培育一些成熟的船舶建造工人,进行一定的造船技术的积累,然后再一点点加码,不断推动造船技术进步。
“大会第五项,关于军事院校的建设工作。
将国防大学迁移到武昌市,计划在南海市成立一所海军士官学院,在天府市成立西南航空学院,将国防军陆军士官学院迁移到湘沙市。”
军事院校的设立是国防军体系化和正规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国防军规模的不断扩大,所有军委委员都觉察到了林克勤率先在军队进行扫盲工作的远见。
尤其是技术兵种炮兵、工兵的规模不断扩大,不识字成为了国防军上下一致所不认可的事情,学习最新的知识成为这些军方大佬们的必修课。
每年必须开设至少两个周的高级军官学习班,一方面学习最新的战术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林克勤也将一些经典的战术和思维通过小班的方式给高级军官讲授。
现在整个国防军的作战思路就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追求进行歼灭战,要敢于并善于执行大规模穿插,善于将劣势转化为局部优势。
这一战略思维在剿灭北洋第四镇的过程就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验,数支尖刀部队进行大胆穿插,直接攻占关键节点,建立阵地,等待后续部队支援。
在战斗过程中,国防军经常以小部队穿插分割阵地,然后利用局部优势打歼灭战,让北洋第四镇叫苦不迭,被国防军一口一口吃掉。
“大会第五项,关于授衔工作。
委员会决定,将于今年九月一日进行授衔。
军官为将官、校官、尉官三个层次,将官分为上将、中将和少将;校官分为大校、上校、中校和少校;尉官分为上尉、中尉和少尉。
士官分为上士、中士和下士;刚刚入伍的新兵为列兵,完成新兵训练后授予上等兵。
具体的划分标准和相关薪资待遇,委员会会继续讨论决定。”
随着华夏政治委员会改组完成后第一次华夏军事委员会大会正式闭幕,聚集在武昌市的国防军高级军官们也开始陆续奔赴各地进行部队整编工作。
各地部队开始进行调防,一支支部队在开赴重新规划的部队,一份份军事任命下达到新成立的各军军部,朱铭德被调到新成立的第四军任师长,原第三旅旅长杜光耀调任第四军参谋长。
很多三国行动中取得战功的青壮军官得到了提拔,方胜利调到第四军任团长,庞汉祯调到第四军任师参谋长,原第三旅参谋长柯立民调任第一军参谋长。
这个时间段正是整个国防军最虚弱的时候,第一军和第四军率先进行军改,第一军是甲种军,军事委员会优先保障资源供给,而第四军是白纸一张,根本不需要进行调整,只需要往里面填人就行。
第二军会在完全占领岭东省后开始军改,而第三军会在第二军完成军改后再进行军改,这样的梯次配置可以确保国防军至少可以有一个军级部队可以随时投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