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后宫因接连不断的喜讯而暗流涌动之际,一道来自北境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如同一阵强风,瞬间吹散了笼罩在畅春山庄上空的些许阴霾,也带来了新的变数。
“启禀皇上!北境大捷!定北侯苏承恩将军,于燕回关外设伏,大破犬戎主力,斩敌三万,俘虏犬戎大王子!”
澄波殿内,前来报捷的信使一身风尘,声音却因激动而显得格外洪亮。
皇上听闻此讯,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脸上是难以抑制的狂喜:“好!好!好!苏承恩果然是朕的肱股之臣!不负朕望!”
他快步走下御阶,亲自扶起信使:“细细说来,战况如何?”
信使不敢怠慢,将燕回关大捷的经过一五一十地禀报了。原来,犬戎部落趁着大齐与南疆战事胶着,以为有机可乘,便集结了十万大军,突袭燕回关。定北侯苏承恩临危不乱,先是坚壁清野,诱敌深入,而后趁着犬戎军粮草不济、军心涣散之际,亲率精兵,于夜间突袭其粮草大营,断其后路。紧接着,又在犬戎主力败退的必经之路上设下重重埋伏,一举将其击溃,并生擒了犬戎大王子。
“此役之后,犬戎十年之内,再无力南下!”信使最后总结道,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赏!重重地赏!”皇上龙颜大悦,当即下旨,“传朕旨意,定北侯苏承恩,忠勇无双,指挥若定,扬我国威,晋封为一等靖国公,食邑三千户,赏黄金万两,锦缎千匹!其余有功将士,论功行赏,绝不吝啬!”
“皇上圣明!”殿内侍奉的内侍们齐声高呼。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畅春山庄,乃至整个京城。一时间,举国欢腾。苏家的门楣,也因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而这苏承恩,正是皇后的嫡亲兄长。
消息传到但各个别院的时候,丽贵妃正听着碧玉回报调查几位有孕嫔妃的情况,听到的却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抓不到任何把柄。
她本就心烦意乱,再听到苏承恩大胜封公的消息,手中的茶盏“啪”的一声摔在地上,茶水溅了她一身。
“苏承恩……靖国公……”丽贵妃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眼中充满了惊惧和不甘,“怎么会这样?他怎么会立下如此大功?”
碧玉连忙上前为她擦拭:“娘娘,您别急……”
“本宫能不急吗?!”丽贵妃猛地推开她,声音尖利,“苏承恩封公,那苏氏那个贱人……她岂不是……”
她不敢再说下去,但那个呼之欲出的可能性,像一块巨石压在她心头,让她喘不过气来。皇后之位,是她汲汲营营多年的目标,眼看着就要到手,难道就要因为这突如其来的边关大捷而化为泡影吗?
“不!绝不可能!”丽贵妃猛地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疯狂,“苏氏已经禁足,被皇上夺了六宫之权,皇上绝不会因为苏承恩立了功,就忘了苏雅娴的谋害皇嗣的罪名。”
话虽如此,她心中却一点底都没有。
帝王之心,深不可测。
谁知道皇上会不会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或是为了安抚苏承恩这位新晋的国公,而对苏氏网开一面?
丽贵妃这还是往好的方面去想。
“不行,本宫不能坐以待毙!”丽贵妃在殿内焦躁地来回踱着步,“本宫必须想办法,阻止苏氏复起!”
而在另一边,颐年堂内,太后听闻苏承恩大捷的消息,也是喜上眉梢。
“好啊,苏家小子,总算是给哀家争了口气。”太后对身边的容嬷嬷道,“哀家就知道,苏家的孩子,不会是孬种。”
容嬷嬷笑道:“太后娘娘说的是。这下,苏家的门楣可就彻底稳固了。说起来,皇后娘娘……”
太后闻言,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叹了口气:“皇后……也是求子心切。当初之事,虽说皇后有错,但她毕竟也是为了中宫嫡子,怎么说也是明媒正娶的国母。如今苏承恩立下如此大功,皇上若是能念及旧情,给她一个机会,倒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她顿了顿,又道:“只是,这后宫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皇上自有他的考量,哀家也不好过多干涉。且看着吧。”
听澜轩内,白若曦也得到了消息。
“苏承恩,靖国公……”她轻轻念着,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
上一世,这场胜仗是在一年以后啊。
终究不一样,上一世是锦上添花,这一世是雪中送炭。
皇后——要复起了!
春桃有些担忧道:“娘娘……”
白若曦摆了摆手,示意她不必多言。
“皇后复出,对丽贵妃而言,才是灭顶之灾。对我们而言,却未必是坏事。”白若曦的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一个再也不能生育的皇后,即便复位,威信也大不如前。她要想在宫中站稳脚跟,必然要有所依仗,孩子!”
本宫的孩子她抢不走,三皇子年纪大了,不好拿捏,剩下的就都还在肚子里……
她看向琳琅:“传信给小禄子盯紧了凤鸾宫,苏承恩回京后,皇上定会设宴庆功,到时候,宫中必然会有所动静。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是,娘娘。”
白若曦走到窗边,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
“这盘棋,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白若曦低声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