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的混乱果然如同陆盼儿想的一样。
但是伴随着队伍的壮大,越来越多镇上的居民都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面对灾民的时候也不再如同之前那般茫然无措,一群人一拥而上,将这群乌合之众的灾民制服,一部分人负责将这些灾民绑起来看管,一部分人负责四处救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灾民因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很快就被组织起来的镇上居民给抓了起来。
除了一些漏网之鱼,其他大部分都已经被抓住。
一时间整个局势都得到了控制。
镇长灰头土脸地赶了过来,他刚刚在救火。
不少灾民不光抢还放火。
一些杀人的被单独关押,到时候会接受审判。
作为领头人的陆盼儿,自然被镇长注意到。
刚刚天色太暗,又离得远,他还以为是哪位壮士。
结果一走进,才发现居然是一位小娘子,只不过这位小娘子生得过于威猛了一些。
“我是镇长,真是谢过这位娘子了。”镇长微微躬身行礼,朝着陆盼儿道谢。
“不用,不用。这是作为小镇居民该做的。”陆盼儿赶紧摆摆手说道:“我家夫君姓凌,在沧浪书堂读书。”
“原来是凌娘子,失敬失敬。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镇长是真心感谢的,要不是这位凌娘子带头组织好人手,还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呢。
陆盼儿还了一礼说道:“这些灾民基本都已经控制住,剩下的事情就要劳烦镇长上心了。我家中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好好好,辛苦凌娘子了。”陆盼儿要走,镇长也不好拦着人家不让走,更何况放眼望去,镇上的居民几乎全体出动,将那些干坏事的灾民全部抓了起来。
剩下的事情确实是他这个当镇长的该做的。
在众人的目光中,陆盼儿快速朝着家里的方向走去。
这一出来,天边已经开始微微发白,一夜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凌宿一夜无眠,根本睡不着,他想去看看,但是又怕会拖后腿。
自己这点力气虽然大了不少,但若是对上那些灾民还是很难说。
虽然不能出门,但凌宿依旧坐立不安,最后外面的动静渐渐平息下来。
不知道怎么的,心里也跟着安静下来。
看来是没什么事情了。
外面是安静,但是陆盼儿迟迟不归,本来已经平静下来的情绪又开始慢慢升起。
凌宿在房间中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圈,最后只能拿出一本大学看起来。
这才平静下来。
天色泛白的时候,院子里传来声音。
是什么东西落地的声音,凌宿虽然沉浸在读书中,但耳朵却时刻注意着外面的动静。
所以在声音响起的瞬间,他立马从书本中抬起来头。
手中握紧陆盼儿给他的匕首,他不知道这来的是自家娘子还是某个翻墙而入的灾民。
他迅速来到门边,透过门缝朝外看去。
院子里的人恰好目光与他对视,凌宿提到嗓子的心瞬间落地。
还好,是他家娘子。
凌宿立马将门打开,快步走了出去:“娘子。你没事吧?”
虽然知道陆盼儿厉害,但看到对方的时候还是下意识的关心道。
“放心吧,我能有什么事?家里还好吧?”陆盼儿拍拍胸脯说道。
凌宿见此笑了:“没事,倒是你忙了一夜,我去烧点水给你洗漱一番,休息一下吧。”
陆盼儿没有反对,笑嘻嘻地上前挽着凌宿的胳膊说道:“好呀,跑了一晚上我都饿了。给我煮碗面吧,要加个煎鸡蛋。”
“好!”凌宿拍了拍陆盼儿的手笑着回答道。
两人相携进入厨房中,一人烧火,一人做饭。
场面一时间竟有些温馨。
凌宿手脚麻利地开始煮面条,一点都没有一些读书人的清高。
陆盼儿一边烧着火,一边时不时看向凌宿。
噢!她老公可真帅啊!
这是陆盼儿第N次感叹。
凌宿这张脸,真是让她百看不厌。
“好看吗?”凌宿转头正好对方陆盼儿有些痴迷的眼神。
他真的...一言难尽,娘子喜欢自己是好事,就是太喜欢容貌了。
他开始有点担心要是出现一个容貌比他更好的,娘子会不会跟人跑了啊!
但是转念一想,他该对自家娘子有些信心的好。
他需要更加努力才行,不然到时候真的跟人跑了,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好看!”陆盼儿一点都不含蓄的说道,直接站起来,在凌宿的脸上亲了一口。
凌宿脸颊微红,嘴角是掩饰不住的笑容,手上的动作也不停歇:“马上就好了。”
将锅里的面条捞进碗里,一碗加了鸡蛋青菜的面条就做好了。
凌宿一共做了两碗,只不过陆盼儿的那碗是他的两倍大,里面加了三个鸡蛋。
陆盼儿的胃口好,他是知道了。
所以在煮面条的时候就多做了一些,就连鸡蛋都多加了几个。
抱着满满的一碗,陆盼儿跟凌宿相对而坐。
外面还吹着刺骨的寒风,两人就窝在这个不大的厨房里吃着热气腾腾的面条。
身上暖和了,心里也是暖暖的。
屋外小起了小雪,比起之前那几天的暴雪比起来,这点雪根本不算什么。
镇长的能力确实不错,很快就想到安置那些灾民的办法。
让他们修建棚子,这样也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只要度过这个冬季,等到开春就好了。
古代就是这样,百姓挣扎在温饱的边沿。
但凡有个天灾人祸就可能家破人亡。
休息了一天,陆盼儿也精神了。
学堂还没有开学,凌宿便跟着陆盼儿一起出门。
陆盼儿准备拿出一些粮食,总得让人活下去不是?
像陆盼儿这样的不止一家,只不过这次就不是免费的了。
都得干活才能有吃的,干得多吃的就多,干得少,那粮食也就少。
这一下,倒是让那些灾民安静下来,没有再闹什么幺蛾子。
外面大雪封路,朝廷赈灾的队伍一时半会也进不来,镇上的粮食开始捉襟见肘。
眼看着就有断粮的危机,镇长也是一阵焦头烂额。
“镇长,外面来了一位姑娘,说是要捐粮。”一名家丁跑了进来叫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