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一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李安与陈龙等人一边继续逛街,一边随口吃着手里的锅盔,街道上的路人,也有不少吃着锅盔的,这是一种好吃且廉价的小饰品,是穷人的最爱。

因为街道上有牲畜来来往往的,所以,难免会有牲畜的粪便,卫生方面真的不敢恭维,但大唐的百姓早就熟悉了这一切,并不会觉得恶心,而且,牛马驴的粪便都是干的,味道并不大,似乎一点也不会影响人们吃小吃的心情。

当然了,街道上也是有专门负责清理粪便的工作人员,他们干这活是没有报酬的,因为这些粪便都是上好的肥料,都得到肥料了,那还有什么理由要钱呢?反正愿意免费干的一大堆,你不干自然有别人抢着干。

自从李安一出门开始,益州刺史麾下的人,就已经悄悄的跟着李安了,并立即派人回去汇报,告诉益州刺史,李安离开春光楼了。

“哦,李侍郎去大街上吃锅盔?几文钱一个的锅盔?”

益州刺史惊讶道。

“可不是么,一口气买了四个呢?与几个护卫分着吃了。”

属下开口说道。

“李侍郎居然喜欢吃锅盔,锅盔有什么好吃的。”

益州刺史说着,让属下去告诉节帅,然后,他自己先微服去大街上了,准备与李安来个偶遇。

锅盔的个头很大,虽然李安手里拿着一整个,但肯定是吃不完的,若是把这一个完整的大锅盔吃完,估计一整天都不会再有任何胃口了,随便吃几口感受一下味道就可以了。

大部分路人也都是吃一小块就把剩下的收起来,等饿了之后再吃,没有人能把整个锅盔部吃下去,这里的锅盔个头很大,没有人的肚子能盛这么多。

“陈龙,你觉得这个锅盔味道如何?比京城的锅盔好还是不好?”

李安将手里的锅盔收起来,交给身后的护卫,并开口问道。

陈龙点头道“味道很香,还不错,不过,咱京城的锅盔也不差,咱京城的西和锅盔一点也不比这个差。”

这个西和锅盔,李安也是吃过的,味道确实不错,而这种美味还有多个有意思的传说,首先,相传,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常年征战,粮草易间断,成千上万的士卒饭不能食,力不能足。

无奈,一军士无意将面压入头盔,置于火上,烤之少许,烙成了一饼子,居然香酥可口!此饼者,边薄,心厚、表面者鼓、能应当务之饥,亦能久存不坏,众人青睐受赞赏不已,因像头盔,于是就叫锅盔。

还有一个传说,说诸葛亮凯旋博望,归回新野,命云长驻扎把守营地,适逢气候干燥,田地久旱,马困兵乏,粮草先行,怎么办呢?为稳军心,诸葛亮手捋胡须,低头片刻,便计上眉头,立即书信一封,多用干面,掺水少许,和成硬块,大锅炕干,得食为盔,以响军士,关羽得到捷报,照之以做,果然渡过难关,立下了大功。从此,锅盔便成为军粮的必备之本,更成为一段流传的佳话。

西和锅盔的制作也是及其讲究技术的,其设备是靠上下两面均匀加热的吊炉来上烤下烙,如此的操作,其特点有整体升温,受热均匀的效果,即使内部熟透,外部也不致于发焦,火色重者,黄里透棕红,火色轻者,白里见乳黄,一刀切开,柔韧雪白,那酥软程度犹如弹性很好海绵一般,喷香可口,美观大方。

有人又将烙锅分为三层。最上叫鳖盖,中间叫火盖,其下叫镳,旁备设一烘锅,烘锅口内置一铁网,烙前将三层锅置于锅圈上,在炉膛里生些许香砟子炭火,待炭火着到七八成时,用夹剪将大炭火夹于火盖之上,中号炭夹到烘锅锅膛里,碎炭留在镳底下,最后重新将三层锅放到原处,即烙便可。

此时,还要讲究勤翻勤转,俗称三番二转,烙到火色均匀,皮面微鼓,皮底呈金黄时即熟,锅盔的用料也是及其精致的,将小麦磨碎后提取其精粉,故而面粉白而韧,所含蛋白质高,香味诱人食欲,可谓察之让人垂涎三尺,食之使人贪得无厌,闻之让人清香扑鼻。

像这种锅盔馍馍一般贮藏半个把月是不成问题的,它是出门外宿携带的好食品,又是亲朋好友朴实的真情馈赠。因此,他很快地打出了市场,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食物。

“你说的没错,西和锅盔是很有特色,不过,我还是觉得这里的锅盔更好一点。”

李安笑着说道。

“哪有,我还是觉得西和锅盔好,李侍郎一定是因为第一次吃这里的锅盔,才会觉得这里更好的,其实也没有那么好。”

陈龙开口说道。

这话说的没错,也许李安真的是第一次吃蜀中的锅盔,才会觉得比关中的锅盔好吃的,其实,味道都是差不多的,都非常的美味。

“李侍郎,也许是我肚子吃饱了吧!所以,吃不出这个锅盔的美味。”

陈龙突然开口说道。

他早起了一些,已经吃过早饭了,肚子里并不是很饿,所以,吃锅盔的时候,感受与李安是不同的,也只是随意的吃了两口就收起来了,而李安至少吃了四五口,品尝到的味道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哦,原来你都吃过饭了,难怪。”

李安笑了笑,觉得锅盔很干,吃过锅盔至少也要喝点汤汁,也确实感觉到了一丝的口渴。

“王婆豆腐,这个小店的人也很多,应该很好吃。”

李安走到一处小店,看到里面人多,便决定进去尝尝味道,有时候想要找到一种食物是不是好吃,只需要看有多少人排队购买就行了,排队购买的人越多,食物的味道就应该越好,这是最方便最好的一种的判断方式。

从这道食物的名字,就能看出这应该是一个老婆婆发明的,而王字又似乎说明这个老婆婆姓王,或者她的丈夫姓王。

“李侍郎,反正我是吃不下去了。”

陈龙已经没有食欲了,开口说道。

李安点头道“那好,我进去,你就在附近随便转转吧!”说完走进了小店。

这个王婆豆腐李安从未听过,于是刚进店,便问候一名正在等待的客人,大体了解了王婆豆腐的情况。

原来王婆豆腐是王婆的丈夫发明的,她本人也并不姓王,但她的丈夫去世太早,整个店铺都是她在操持,所以,也没有人在意这道菜是谁发明的,人们更在意的是王婆这个人,于是很轻易的就给这道菜起了这个名字。

这道菜色泽淡黄,豆腐软嫩而有光泽、其味麻、辣、酥、香、嫩、鲜、烫,豆腐表面盖有一层淡红色的辣油,可保持豆腐内的热度不使很快散失,趁热吃滋味更佳,花椒面也扑鼻。在数九寒冬季节食用,更是取暖解寒的美味佳肴。

王婆豆腐的特色有很多,比如,第一大特色便是麻,麻指豆腐在起锅时,要洒上适量的花椒末。花椒要用汉源进贡朝廷的贡椒,麻味纯正,沁人心脾。如若别地花椒,麻味卡喉,令人气紧,谁还会有食欲,谁敢再夹豆腐?

第二个特点就是辣,是选用龙潭寺大红袍油椒制作豆瓣,剁细炼熟,加以少量熟油海椒烹脍豆腐,又辣又香,还有就是要足够烫,豆腐的特质保持了整道菜出锅后的温度,不容易冷却,每下一次筷子,吃到的都是刚出炉的味道。

香也是必须的,也就是起锅立即上桌,闻不到制豆腐石膏味,冷浸豆腐的水锈味,各色佐料原有的难闻气味,只有勾起食欲的香味,酥也是必须的,酥指炼好的牛肉馅子,色泽金黄,红酥不板,一颗颗,一粒粒,入口就酥,沾牙就化。

鲜嫩更是必不可少,而嫩指的是豆腐下锅,煎氽得法,色白如玉,有楞有角,一捻即碎,故住宅大多用小勺舀食,美味不鲜怎么可以,菜原料,俱皆新鲜,鲜嫩翠绿,红白相宜,色味俱鲜,无可挑剔。

一道普通的小菜,居然有这么多的讲究,那味道肯定也差不了,李安等了足足一刻才等到一碗,护卫们还需要继续等待。

入口的那一刻,李安的表情很是满足,这王婆豆腐确实不错,味道一点也不输后世的麻婆豆腐,据说豆腐早在汉代就出现了,只是没想到到了大唐这个时代,居然发展出了这么多的花样,味道也变得如此的美味,实在是让李安大吃一惊。

一碗王婆豆腐的分量还是太少,根本不足以满足李安的口腹之欲,不过,李安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要吃饱,而是要品尝美味,所以,吃不饱也没有关系,待会再去别处吃点就是了,多吃几样小吃,三五天之内把益州城所有好吃的美味都品尝一遍,这样才算没有白来一趟,才是真正的不虚此行。

“王婆豆腐,味道果然不错,麻麻辣辣的,感觉真是好啊!”

李安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贵人是外地来的吧!这王婆豆腐是咱益州城的一绝,不过,可不能吃太多,太辣了呀!若是吃的太多的话,会闹肚子的。”

一名客人好心的提醒道。

这位客人说的也是实话,比较辣的食物在吃多了之后,确实会导致让人拉肚子这种现象,严重的甚至要去看郎中,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能吃辣,就算吃再多的辣椒也没事儿,就跟吃饭一个样,而有的人不能吃辣,哪怕吃了很少的一点点,身体也会受不了的,需要去看郎中。

这个与身体素质和年轻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主要取决于是哪一种人,比如这个地区的人都很能吃辣,而另外一个地区则完不能吃辣。

同样都是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也许就叫地域差距,也是古代很多人常说的水土不服,一个人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环境,是很容易水土不服的,对各种食物和水源都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也许你吃的时候觉得爽,但吃完之后,就有的受了,所以,刚才提醒的客人绝对是一片好心,是担心李安觉得好吃,然后吃多了把肚子给吃坏。

“多谢兄台提醒,敢问这益州城,还有什么好吃的。”

李安开口问道。

“这个,那就太多了,三天三夜也吃不完啊!旁边就有一家核桃酥不错,再往前的油炸牛肉也很好,还有旁边街道的五香豆干,还有……”

这个客人倒也挺热心的,一口气说出了足有三十多道美味,李安一顿饭怕是很难部品尝一番了。

吃完最后一口王婆豆腐,李安感觉自己的嘴巴和舌头都是麻麻的,肚子里也有一点感觉,但绝对不是疼痛感,而是一种颇为舒坦的感觉。

离开王婆豆腐的小店,李安继续往前走,才走了不足一百步就看到了益州桃酥的店铺,这个店铺的前面排队了足有三十人,可见这里制作的桃酥味道应该很好。

每一道美味都要排队才能获得,这有些太浪费时间了,可李安也并不想使用自己的特权,这样会干扰老百姓的,所以,该排队还是要排队的,特权绝对不能随便使用,哪怕这只是一丁点的小事儿。

不过,李安这样的行为,倒也让跟踪他的益州小吏大为摇头,觉得李安这么大的官,想吃什么说一声就行了,完没有必要自己亲自去排队,别说李安这样的大官了,就连他这样的小吏,在益州城买吃的,就从未排过队,都是直接插队的,排队这种行为在后世代表素质高,而在大唐这个时代是没有这种规则的,有地位的人是可以插队的,是有特权的,有特权而不去使用,那就有些傻了。

有些小吏不但不会排队,而且,吃美味不付钱的也有很多,而对于这些小吏和衙役吃饭不给钱,经营者一般情况下也是不敢说什么的,因为他们得罪不起这些家伙,万一把人家给得罪了,以后遇到麻烦事,就不好请人家帮忙了。

新八一小说推荐阅读:穿越之生存指南秦汉之召唤天下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琴师好风流庆帝元年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都是来干活的重生之厨女当家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山河血我在大宋搞科技!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三国之我的系统奖励有些多从屯田开始大唐第一世家悟性逆天:风流小状元震惊大唐南北朝打工皇帝高武大秦:秦始皇!天命之子从农家子到状元郎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伏羲夫妻肝在水浒,唯我独尊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冰冷王爷每晚要我哄睡原始大厨王汉末:吕布重生,开局追杀曹操历史追光者邪王追妻绍宋三国之权谋天下殖民大明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神级火爆兵王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我的谍战日记这个王朝叫大兴我就是要做皇帝大国崛起:穿越古代当皇帝游医变皇帝,都是娘娘太美惹的祸强明:我将现代物资搬运到大明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魏武侯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寒门出了个状元郎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边关潜修十年,开局我举世无敌带着武库回明末
新八一小说搜藏榜:大明海兵我成并肩王,你知道后悔了?海贼之体术潜能他改变了罗马黄帝内经百姓版穿书成废后她反手一个改嫁咸鱼皇帝:反贼,你们给点力行吗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傻子王妃疯王爷【完结】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退婚后,她竟揣着崽穿喜服嫁皇叔大明第一锦衣卫水浒粮草小兵甲妖孽丞相赖上门顺明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抗日之铁血军旅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谍海风雷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岭南宗师一边阳光一边乌云兴晋大秦钜子大明,我来了!天命相师,抢个皇后当老婆秦汉之召唤天下残王的惊世医妃开元帝师在他心头放肆抗战之喋血雄心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刘备威力加强医妃难宠:王爷和离吧!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小小拽后狠无赖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亮剑:我被李云龙拜为大哥梦醉江山明末庶子最强兵王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大唐第一世家入秦记时空穿梭之恋上你的床(已完结)大宋有将门崇祯十七年秋穿越大唐,铁血郡王护国殇
新八一小说最新小说: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隋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