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棉花
富弼在家中梳洗,准备上朝时,忽然听见一向和善的妻子在骂儿媳。
“就这么几片东西,花了这么多钱,你们忘了勤俭持家的家训吗?”
几位儿媳一脸委屈,却也不敢说话。
张氏还在絮絮叨叨的数落,富弼只觉得吵闹,喊来管家问怎么回事。
“是几位小夫人买了些女子用的东西,老夫人嫌太贵了。”
“无非就是些胭脂水粉而已,能贵到哪里去?训两句就是了。”富弼不以为意道。
管家欲言又止。
富弼察觉不对,“不是胭脂?她们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
“是……是给女子来葵水时用的东西,听说是棉花做的,一贯钱买十二片。”
“一贯钱也不算多啊……”
“那一片棉花,也就是巴掌大小,用完就用扔掉的……若给家中女子都用上,每个月恐怕要上千贯,老夫人为此才生气的……”
饶是富弼见多识广,也没想到这东西能这么贵。他皱起眉头问道,“此物从何而来?既然是棉花制品,为何能卖这么贵?”
“听说是最早是西城有家姓黄的开了间铺子,后来清嘉郡主入了股的,而今在东京城又开了好几家,说是什么连锁店,店里生意极好,而今正是火热……”
“为何我没有听说过?当时那高德出现之时,我也是很早就知道了。你怎么做事的?”
管家直喊委屈,“店里只接待女客,名声都在闺阁内流传……”
“荒缪!一片棉花卖的比丝绸还贵,清嘉郡主是被人给哄骗了吧。最早是黄家的铺子……姓黄,棉花……黄道女!刘湛!”
富弼的养气功夫几乎要破功了。
“必定又是这个刘湛。他进东京城才两个月,已经搞得满城风雨。今日无论如何,我也要让官家将他赶出京城。
备轿!我要上朝!”
管家连忙喊来早在门口等候的云辇轿夫,起了顶四人轿子,送富弼上朝。
富弼看见轿帘上面写的“云辇”两字,心里更不舒服,却也不想和小民动气,只是吩咐轿夫走得快些。
到了金銮殿上,富弼还没有开始发难,就听见司马光昂然出列。
“陛下,臣要参铸钱监刘湛,巧言惑众,欺压百姓!”
赵顼一脸茫然,问道。
“刘湛这些天都在搞大宋纸币的事情啊,纸币到现在都没有出来,又何来欺压百姓呢?”
“刘湛勾结织染监黄道女,以次充好,用区区棉花迷惑东京城的女子!陛下,如今东京城里的棉花,卖的比丝还要贵了!百姓困苦,正是由刘湛所致!”
“怎么还有黄道女的事?”赵顼更加糊涂了,“我朝棉花本就不是百姓日常用度,即便东京城里棉花涨价了,又和百姓什么关系呢?”
司马光一脸孺子不可教也的神情,叹道,“陛下,天下之财,自有定数。刘湛以棉花收之高价,则必有小民因之受损。棉花本为贱品,百姓赖以替代丝绸,如今被刘湛弄得东京棉贵,百姓哪有活路?”
赵顼连忙看向王安石和张方平,这两人也是一脸茫然。
王安石当先问道。
“司马翰林所言属实?若有如此影响民生之事,为何我等在东京城里,毫无听闻呢?”
“那是因为我等皆为男子,而刘湛专惑妇人。”回答王安石的是一直稳重的富弼,顿时把朝堂上的眼光都吸引过去了。
赵顼不由得心慌了,连富弼都这样说了,那刘湛到底做了多大的事?
王安石还是保持着冷静,问道。
“富相公能否明言?刘湛如何用棉花,迷惑妇女?”
“王学士回家问问自家夫人便是。”富弼怎么可能在朝廷上谈这种事情,直接把话踢了回去。“王学士只需知道,刘湛骗着清嘉郡主把十二片棉花,卖到了一贯!”
群臣顿时哗然。
十二片棉花,能卖到一贯!这比朱砂佩期货还夸张了。
王安石也心里犹疑,他相信刘湛是有这种本事的。
赵顼见王安石沉默不语,心里更加紧张,只向朝臣们说了声先了解情况后,再做决断。
随即下朝,直奔太后寝宫。
太后见赵顼难得慌张,呵斥道,
“官家已经是皇帝了,怎么还如此失礼?”
赵顼连忙稳了稳心神,和太后说道。
“今日富相公和司马翰林参奏,说刘湛欺瞒清嘉,把棉花卖出高价,恐怕残害百姓。朕心中忐忑,故来向太后询问。”
“刘湛欺瞒清嘉,把棉花卖出高价?”太后笑道,“原来这事终于传到官家耳中了,本宫正想找机会和官家提此事呢。”
“太后也知此事?”
“当然知道,这生意本来就是清嘉在做,本宫也有股份。”
赵顼心中微怒,暗恨童驹一点消息都没打听到,眼下却还是平静的说道,
“太后仁慈,清嘉年幼,是否为刘湛所欺?朕今日听闻,刘湛卖十二片棉花,就要收一贯钱。如此行径,与抢钱有何不同?”
“十二片棉花?哈哈哈哈哈……”太后发出爽朗的笑声,“你们这群男子啊,居然能把事情传成这样。不过也不怪官家,这些本来就是女儿家的事。
官家只需知道,是十二片用棉花细细织成的雪白棉布,触感比丝绸更好,哪个女儿家用了后都离不开的。”
“和那胭脂水粉的物事差不多?”赵顼茫然说道,“但也不至于这么贵吧……”
“官家用不上,自然嫌贵。如今东京城里棉花紧缺,一贯钱十二片已经是清嘉压下来的价钱了。若明年还是这么点棉花,恐怕价格还会更高。”
赵顼紧皱眉头,说道。“可是刘湛当时和朕要女官的时候,是说棉布纺织机,可以激发天下女子皆织棉布,而今是否走偏了?”
“没有走偏,黄道女做的很好,官家应该给她加官。”太后说道,“至于那刘湛说的倒也没错,他做棉花,自然不但但是为了这等女儿家的物事。本宫听清嘉说,刘湛已有计划,准备让清嘉出使辽国,推销黄道女的产品,准备让辽人种上棉花呢。”
这就对上了!
当时刘湛就说了要建棉花工厂,吸引燕云和西夏等地的农户种植棉花,还要建立棉花期货,控制辽夏经济命脉。
赵顼原以为要等大批量的棉布出来,再由朝廷带头,将官服由丝绸改为棉制,没想到现在刘湛就让棉花有了吸引力。
既然是为了攻略辽夏,那棉花价格高一点,就完全没有关系了。
赵顼顿时觉得心底放松,又好奇刘湛的法子。
太后笑道,“还能有什么法子,就是把这东京城的黄氏连锁店,开到大同府去呗。”
“连锁店?”
“也是刘湛的法子,说是让黄道女把织棉布的法子拿出来,和东京城里想做这生意的商户合伙做生意。黄道女出法子,商户们出店铺和人手,挂的还是黄氏的招牌,就是连锁店了。”
赵顼疑惑道,“黄道女只出法子,不用卖货给这些店?”
“不用的,哪家开了连锁店,黄道女就会去店里教他们如何织出这种棉布。商户们自行收棉花,自行制作,自行售卖。
黄道女教完就等着收钱,所以很乐意教这些连锁店。”
“这些店会乖乖交钱?”
“不教就用不了黄氏的招牌,不用黄氏的招牌,就是假货,卖不了高价。”太后笑道,“而且清嘉还为黄道女广告全东京城,若是发现有不加入连锁店,却用了黄道女的法子造相同的棉布售卖,就是与皇家为敌,云辇和黄道女,必定告官。”
“她倒是狐假虎威。”赵顼说了清嘉一句,并不以为意,“太后真的认为,这黄道女拿出来的东西,可以打动辽国太后。”
“必然可以。”太后正色道,“本宫素知官家有收复燕云之心。而今刘湛和黄道女将乱辽夏的法子送到官家眼前,官家还要当断不断吗?”
赵顼慨然变色。
非常抱歉,已经修改完毕,请订阅过的书友重新下载一次,不会额外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