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品奇这边刚离开,掌管行营内务的麻克清就领着沈永忠到了二堂外,杨振瞥见他们,于是一招手,二人赶紧进来。
“怎么?你还有事?”
杨振之前已经见过了沈永忠,而沈永忠也已经当面转交了由他捎带到盖州的一批后方文书和书信。
“是,都督。是这样的,去岁十一月卑职奉命带着船队,前往瀛洲岛、小蓬莱群岛公干,期间卑职按都督先前指示,让李英带船去了一趟长崎,找红毛鬼商馆商议扩大硫磺等货物供应事宜,结果李英在那里遇到了何执事。”
“何执事?难道是何廷斌?!”
“是的,都督,正是原来的何通事何廷斌。去年十月,何通事升任红毛鬼在长崎的那个商馆的执事了。其上官,也就是红毛鬼长崎商馆商务专员,据说是个新来的红毛鬼,整日住在长崎城里花天酒地,将一切事务都交给了何执事打理,所以何执事眼下在红毛鬼的长崎商馆很有地位。”
“这个何廷斌在红毛鬼那边,倒是混得还不错!”
杨振听见果然是何廷斌,顿时来了兴趣。
一方面,这个何廷斌是他埋在荷兰人那里的一枚闲子,是准备留待将来收复大员岛的时候用的。
另一方面,这个何廷斌此前不仅居中联络促成了杨振和大员岛的荷兰人一起征讨倭国的联合舰队,而且在那之后,也已经断断续续托人往瀛洲岛上捎去了好几种在北方也能种的农作物了。
这其中除了番麦、番茄之外,还有各种番瓜种子。
所谓番麦,其实就是玉米,而番茄就是西红柿。
至于所谓的番瓜,其实就是南瓜,后世又叫倭瓜。
虽然这几样东西早就传入了大明朝,在南方许多地方都已经有了种植,但是迄今为止在北方仍然是稀罕物,更不用说辽东半岛或者金海镇的其他辖区了。
杨振也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但是他根本没有时间再专门派人南下两广、福建或者云贵等地,去寻找和收购这些农作物的种子。
所以,当何廷斌私下委托那些在荷兰人派往长崎和倭国其他通商口岸的船上服务的中国仆役,或者将这些作物的种子夹带在荷兰人与瀛洲岛的贸易货物之中,把它们送达瀛洲岛的时候,杨振的内心还是非常领情的。
当然,这两年被何廷斌在大员搜罗来送达瀛洲岛的农作物种类,除了番麦、番茄、番瓜的种子之外,还有各种番椒、番豆、向日葵的种子。
番椒就是辣椒,而各种番豆,里面就有花生。
至于产量一般、暂时用处也并不大的向日葵,去年夏天在瀛洲岛上就已经有了小面积的种植,几个月后就可以引种到辽东半岛和登莱等地了。
在杨振看来,何廷斌虽然不是首次将这些东西引入大明朝的人,但是却是第一个想方设法将它们送到自己面前,让它们得以种植到金海、登莱各路的人。
这个功劳,一点也不比攻城略地、斩将夺旗来的小。
“卑职叫人到红毛鬼长崎商馆交涉硫磺事宜,意外遇到何执事之后大约半个月,有红毛鬼商船三条载运今年供应我们的两千担硫磺,还有额外卖给我们的三千担硫磺,以及来自大员的鹿皮一万三千张,往我西归港交易。”
沈永忠看杨振兴致不错,又见现场除了杨珅、麻克清二人之外,也没有别人,于是继续娓娓道来。
“卑职根据都督之前的指示,用从对马岛运回的银子和部分倭国今年交付给我们的银子与他们完成了交易,尽收其硫磺、鹿皮等物资,十二月里回到旅顺口后,已将这些物资与倭国交付的所有白银和物资,交付给了旅顺口张总兵和弹药厂——”
“很好,物资交付这些事,张总兵在来信里都说了,有此五千担硫磺,弹药厂的硫磺短缺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你干得不错,这件事我已经叫人给你记功。”
杨振边说话,边站了起来,准备打发他们走,自己也要回内院休息。
因为沈永忠所说的事情,除了与何廷斌有关的部分之外,他在张得贵等人的来信里都了解了。
但是他刚站起来,就听见沈永忠忙又补充说道:
“都督,红毛鬼商船到西归港交易的事情何执事虽然没有露面,但是何执事却让跟随船队前来的另外一名通事给都督带了口信!”
“什么口信?”
杨振听见口信二字,随即停住了身形,然后又坐了回去,看着沈永忠问道。
“那通事说,何执事命他秘密转告咱们,倭国德川氏已在去岁八月里立了一个新的天皇,还向荷兰人求购大船和火炮火枪,怕是有所图谋!”
“哦?那结果呢,荷兰人什么态度?”
杨振听到德川氏另立新的天皇,心中略有惊讶,但是此事倒也在他原来的意料之中。
毕竟他之前联合荷兰人的舰队给德川幕府所造成的打击,并不是致命的。
甚至于说,他亲自指挥的对京都的突袭,还有可能是有利于德川幕府本身的。
当时既然没能把天皇一系的所有男女老幼都带走,那也就意味着德川幕府会从被带走的后水尾天皇及其子女之外,另找一位有皇室血统的旁系即位。
杨振倒是希望德川家光能把握住这次机会,直接自己上位当天皇,然后让整个倭国陷入内乱之中。
但是显然,德川家光还没有这个胆量。
单就这一点来说,德川家光可能还不如沈器远更有野心。
不过,德川幕府向荷兰人求购大船和火炮火枪的消息,却让杨振有种不祥的预感。
以倭寇的心性,他们这么做,显然是要借助荷兰人的力量武装他们自己,然后找金海镇报仇雪耻的。
甚至到时候,都有可能会拉着荷兰人一起来。
事实上就算德川幕府在短期内不主动来招惹杨振,但是如果他们有了从荷兰人那里买来的大船和火枪火炮,力量强大起来,对于今后杨振夺取石见银山和金银岛等地方也十分不利。
“何执事叫人传话,说荷兰人已经同意了。荷兰人的打算是,将他们在大员与另一国红魔鬼西班牙人的战争中缴获的战船、火枪火炮,全都转卖给倭国德川氏。”
“西班牙人?”
“是。这个事情,李英从长崎港回来的时候也提到过,何执事告诉他说去年荷兰人已经把最后一批盘踞在大员岛北方的西班牙人也驱逐了,荷兰人已经彻底独占了大员岛。”
“德川幕府购买洋枪洋炮和战船的事,何廷斌怎么说?”
“何执事叫人传话,问咱们愿不愿意买下,若是咱们愿意出价,他可以居中操作,说通荷兰人,把这批洋枪洋炮和几条战船卖给咱们!”
“你跟张总兵报告过了?他怎么说?”
张得贵管着大后方的枪炮弹药生产,同时对于金州船厂以及由沈永明带领一些船工迁移到大连湾内青泥浦一带建立起来的达利安船厂情况也有比较了解,若是张得贵认为有必要,那就花这个钱,若是没必要,那就再说。
当然了,自从去年五月里金海中路总兵府驻地,从金州城北迁到复州城后,原属金海中路序列的沈永明水师营没法随迁,于是就地转隶南路了。
由于驻扎在金州的沈永明乃是襄平伯沈志祥的侄子,而其兄长,也即沈志祥的嗣子沈永忠,又是留守旅顺口的水师主力。
为了防止许天宠北上复州后,襄平伯沈志祥在金州城一带势力过大,张得贵一方面更加频繁地往返于金州城、旅顺口两地公干,另一方面也借着沈永明的船营转隶金海南路的时机,将沈永明及其船营,还有大批金州船厂的船工、匠人,迁到了大连湾内的青泥浦。
理由是,金州船厂规模日益扩大,原先所储备的造船木料消耗较多,但是补充起来多有不便,而大连湾位处金海南路的东海岸,更便于得到来自鸭绿江中游、上游的造船木料的补充。
这个理由,沈志祥根本无法反驳。
事情报到杨振手里之后,他立刻就同意了。
而且,除了命令驻扎在宽奠一带的仇震海所部人马,还有驻扎在西盖马堡、玄菟城一带的徐昌永所部人马,安排人力寻找并采伐可以造船的巨木,顺江放排到鸭绿江口,统一输送南下大连湾之外,还顺手给这个迁移到大连湾的新船厂取一个了无人能解其中真意的“好名字”。
达利安嘛,多好的名字啊!
达,是使命必达;利,有利于我;安,安全无虞。
不管怎么看,都是好名字。
这样的好名字,自然不能错过了。
“报告过了,张总兵说,这件事涉及到倭国,又涉及到红毛鬼,不是买不买的问题,必须禀报给都督决定,所以就让卑职借着护送朝廷钦差的机会来了盖州。”
沈永忠先把他前来的原因说了,然后又补充道:
“不过张总兵也说了,目前金州造船总厂和达利安造船厂都在造船个,新开工的瀛洲号一级超大船就有三艘,还有新开工的两千料大福船五艘,五百料和五百料往下的船只新完工的和在建的不下四十艘,我们的船目前是够用的。
“至于枪炮弹药,张总兵说,旅顺北城枪炮总厂目前可以每月稳定出产火枪六百杆左右、轻重火炮八十门上下,云从岛分厂也能每月稳定产出火枪三百杆左右、轻重火炮五十门上下,只需加以时日,此次全军改编扩充所需火器定能全数调配补充完成!
“至于弹药方面,有了倭人交付的和从红毛鬼商馆采购运回来的,至少接下来几个月内旅顺北城弹药总厂不会停产,再多招一些工人,弹药生产供应很快就能恢复到一年多前达到过的最大产能。”
“好了,我知道张总兵的意思了!”
张得贵借助沈永忠的嘴这么说,那意思就是荷兰人的船只以及火枪火炮,对金海镇来说乃是鸡肋,可买可不买,因为金海镇根本不需要。
但是这件事对杨振来说,多少有点不一样。
买了,可能没啥大用,但是自己不买,荷兰人将俘获的西班牙战船和火枪火炮转手卖给了德川幕府,那对杨振将来继续针对倭国作战可就很不利了。
尤其是如果德川幕府借助这件事情,跟荷兰人的关系实现了缓和,或者从此走到了一起,那就更不是杨振所乐见的了。
“杨珅,你那里需要补充火枪火炮吗?西班牙洋鬼子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