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的祖辈曾历任大明重要官职,其祖父时虽家道中落,但也担任着沈阳卫指挥同知,受着大明的余荫,去给建虏当谋臣攻伐大明,说一句二五仔毫不为过。
他的儿子基本都是在老范当了汉奸之后出生的,可以说是受着建虏的余荫,如今却也要当二五仔。
真不知道范仲淹知晓这些后世子孙后,该作何感想。
张世康笑道:
“既然消息渠道没问题,那便好说了,不过刚才刘总兵说的有理,若想逼迫建虏决战,估摸着还得分兵。”
孙维藩一听这话立马焦急的道:
“大帅若不撤回大后方,我等岂敢分兵?若有个闪失?我等有何颜面面见陛下?”
“还面见陛下,就是营里那群小子都能要了咱们的命!”黄得功接过话茬。
孙维藩不自觉的就想起自己的好大儿,倘若因为他的失误导致张世康出了岔子,孙大胜那臭小子会不会抽刀子砍他?
难说。
然而张世康有张世康的理由,在战略上,他可以藐视大清国,但在战术上,他丝毫不敢轻视皇太极。
皇太极的目标虽然是他,甚至会不惜代价的杀掉他,但这也不能全信。
倘若因此,孙维藩等人将全部精锐都围着张世康转,皇太极绝不会一窝蜂的带着全部精锐来参与决战。
毕竟大明与大清已经攻守易形了,大明可以再输掉一次两次,但大清国或许没有机会了。
两三年前,张世康都敢率领当时的京营兵与数倍的鞑子血战,如今近卫军加上援军就有八九万人,还是几乎换成换装的精锐之师。
皇太极倘若不是脑子进水,绝不会轻易进攻。
可若真是这样,双方就难免要陷入长时间的僵持,等待时机的出现。
这不是张世康想要看到的,皇太极需要时机,张世康就得想办法促成这个时机。
老话说的好,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多尔衮退回义州城的第二天,张世康率领六万近卫军以及两万援军出锦州城,一路向西,兵锋直指归化城。
同时张世康将自己的谋划告知卢象升,并命令其主力伺机解归化之围。
义州城的多尔衮在得知近卫军的动向后,竟也出义州城往西行军,很明显是接到了皇太极的军令要赶往归化城合兵。
为了避开张世康的近卫军,多尔衮甚至先往北行军了八十里,绕了一个大圈。
可张世康对多尔衮部压根就不理睬,你走你的,我走我的。
这主要是由于多尔衮战马良多,连步兵都有马,想在野外搞歼灭战,对于目前的大明来说还是不容易的。
近卫军走的并不急,沿途还展开了对当地的蒙古部族的清剿,一方面是以战养战,削弱大清国,另一方面也是想诱多尔衮来救,奈何多尔衮压根不上当。
五月二十九日,近卫军抵达归化城附近的官山,而后开始了一系列让皇太极感到迷惑的操作。
首先是黄得功率领三万近卫军向蒙古喀尔喀部的大本营进发,且沿途烧杀抢掠,唯恐天下不知。
其次吴三桂率领两万怨军劫掠喀喇沁蒙古和乌珠穆沁残部。
留在官山的总兵力只剩下三万人,皇太极原本以为这支部队会直接向归化城进军,但足足两天时间,这三万人压根没动地方。
不止如此,明军大营内的炊烟接连两天都不停,就跟在开party似的。
除此之外,张世康身着黄金战甲,没事就在大营外溜达,有好几次看到大清国的哨骑,甚至还挥手打招呼,顺便问候了皇太极的十八辈祖宗。
皇太极征战三十年,还从未遇到像现在这样的局势,他看不懂张世康的操作。
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赌徒,越是看不懂,就越是不敢轻举妄动,以至于三四天的时间,都未下任何的命令。
这让底下的其他族人深感不满,这其中尤其以武英郡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最甚。
皇太极的大帐外头,阿济格、多铎、济尔哈朗等皇族相继聚集,就连昨晚才抵达归化城的多尔衮也来了。
众人互相拱了拱手,便在代善的带领下请求见皇太极。
皇太极无奈的长叹了一口气,宣他们进了大帐。
“陛下,我大清攻归化城已多日,如今归化城多处城墙坍塌,那李自成定然是士气低落,只消再有几次冲锋,定可拿下此城。
请陛下下令!”阿济格略显焦躁的开口。
“十二弟,你可知那卢象升为何一直按兵不动?”皇太极虽然有些不耐,但仍旧面色温和的反问道。
他虽然才刚过五十岁,但看起来却老态龙钟活像六十多岁,即便身材肥胖也难掩脸部的皱纹,说完还捂着胸口轻咳了两下。
“回禀陛下,老十四也来了,我大清国的全部精锐皆在此,即使那卢象升阻挠我等围城又如何?
臣以为只消分出一部来堤防那卢象升便可。”
阿济格说罢,多铎也拱了拱手表示赞同。
多尔衮由于没能打下锦州,又丢了大清国为数不多的红衣大炮,面上无光,也没吭气儿。
皇太极没有回答,而是将最新的情报告知了在场的人,代善看着阿济格道:
“如今那张世康分兵三路,即使你打下了归化城,又有什么意义呢?
喀尔喀蒙古归顺我大清最早,与我大清绑定也是最深,那张世康派兵围剿喀尔喀,若是大清国见死不救,阿济格,若你是喀尔喀部的台吉,你当作何感想?
喀喇沁和乌珠穆沁前不久才经历过大明朝廷的劫掠,如今那吴三桂再度向他们挥砍屠刀,若我大清不管不顾,他们又会怎么想,会不会与我大清离心离德?
十二弟,陛下也有陛下的难处和顾虑呀!”
代善的话无疑说到了皇太极的心坎里,阿济格也才终于熄了火。
危机之下,大清国的君臣之间反而团结了不少,各自都以兄弟互称。
他们本来就是兄弟。
可即便如此,今日总归还是要有个决定——到底要不要分兵。
阿济格等人都建议分兵,一部去阻击黄得功,一部去阻击吴三桂,并且他们都信誓旦旦的保证必将其击溃。
可皇太极对此不置可否,这个问题皇太极已经思考了三天了。
一直争论了许久,皇太极终于才有了决断。
他环视了一圈自己的兄弟们,站起身来一字一顿的道:
“你们还记得朕在出征前说过的话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