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明军的营地被瓦剌骑兵的突然袭击打破了宁静。
朱祁镇一早起床,习惯性地打开窗帘透过望远镜查看前方的情况,却震惊地看到,四面八方已经被瓦剌骑兵包围。
“发生了什么?”朱祁镇焦虑地问。
王振匆忙跑进营帐,脸色苍白,“陛下,陛下,不好了,我们被瓦剌包围了!”
朱祁镇急忙穿戴好甲衣,迅速走到土木堡的城墙上。
站在高处,他看到了瓦剌骑兵成群结队地涌来,阵势比他第一次遇到时更加庞大,心中一阵寒意涌上。
“外面这是怎么回事?昨晚难道没有派出侦骑?”
朱祁镇转向身边的朱勇,神色愠怒。
朱勇的脸色阴沉,摇了摇头:“陛下,除了您的亲卫,能派出的侦骑都已经派出去,昨天十队探子,只有三队回来,其他的估计都没能脱身。”
朱祁镇心中一凛,他没想到局势如此紧急。
虽然事前就有不少情报,但没想到敌人如此迅速地集结起来,形成了包围圈。
“那今天怎么办?难道就困守在这里?”
朱勇紧皱眉头,低声说道:“我们能怎么办?瓦剌的机动力远远强于我们,如果现在出城,根本无法抵达怀柔,可能会被瓦剌骑兵拖死在半路上。”
朱祁镇沉默片刻,才艰难地开口:“我们的大炮呢?火器呢?还有那些骑兵都在哪里?平时大家都说这些火炮是无敌的,为什么一到关键时刻就派不上用场?”
朱勇面色苍白,低声解释:“陛下,随军的神机营大部分是新兵,勉强能操作火枪,火炮最多只能凑齐两门炮。”
“至于骑兵,按照中军的指挥,他们正在积极搜索瓦剌的主力,已经深入草原。”
朱祁镇愤怒的眼神一闪:“那我们的骑兵呢?他们为何没有及时回来支援?”
朱勇苦涩地回答:“陛下,虽然我们派出了三支骑兵队,但它们的任务是寻找瓦剌的主力,而不是支援前线。”
“根据情报,他们预计若我们能够坚持三天,援军就能赶到。”
听到这些,朱祁镇愈加愤怒。
他觉得这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最终,愤怒让皇帝失去了冷静,质问道:“这都是谁的责任?张辅无能,朕给了他一万大军,为什么长城的关隘没有守住?”
“徐华不力,朕不是让他去筹措骑兵,准备随时支援我们吗?现在求援信都发了,为什么没有回应?”
朱勇看着天子愤怒的模样,心中充满了无奈。
他知道即使是他自己也无法改变当前的局势,瓦剌的威胁已然如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现在说这些都没有任何意义。
徐华的援兵迟迟未到,蓟州、宣府的骑兵已被带走,援军的调集远不如预期的那样迅速。
“陛下,您要冷静,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保全自己。”
朱勇沉声说道。
他知道,眼下不能再让天子继续愤怒下去,否则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决策。
朱祁镇深深吸了口气,勉强让自己冷静下来,转身向王振发问:“王伴伴,外面的敌情情况如何?我们还有机会突围吗?”
王振站在一旁,一脸不安:“陛下,臣以为如今只有坚守才能保全陛下的安全,我们的骑兵已远离这里,无法及时归来,若是现在擅自撤离,恐怕会被瓦剌骑兵堵住去路。”
朱祁镇凝视着外面的敌人,内心充满了矛盾。
此时此刻,自己并非完全无路可走,土木堡虽然没有水源,但至少可以暂时提供庇护。
而且,如果在这里不动声色,等待援军赶到,说不定还能度过这个难关。
深深叹了口气,朱祁镇终于做出了决定:“既然如此,暂时坚守土木堡,待援军到来。”
城墙上的其他武将面面相觑,没人敢发声,气氛凝重得几乎能让人窒息。
平时最活跃、最能言善辩的王振,此刻也未敢轻举妄动,只是在远处静静观察。
直到朱祁镇发泄完怒气,怒气冲冲地下了城墙,王振才狐假虎威地跳了出来。
“看看你们,作战不力,把陛下都气走了!都好好守着,别忘了瓦剌人趁乱攻进来了。”
尖锐的声音在空气中回响,语气里带着责备,更多的是为自己寻找掩饰的借口。
那些勋贵将领早已憋了一肚子气,尽管他们无奈地看着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被忽视,但面对朱祁镇时,他们只能咬牙忍耐。
而对于王振这个死太监,现如今局势已经变得如此糟糕,什么都放开了,忍不住的愤怒让他们心头涌现出一股滔天的怒火。
其中,朱勇冷冷一笑,耐着性子说:“王公公,将士们要开始布防了,请你不要干扰我们的工作!”
语气并不激烈,话中却是带着明显的不满。
王振听了这话,心里瞬间有些恼火。
但他很清楚,自己如今即便在朝堂上能横行霸道,到了战场上却是难以轻易指手画脚。
心里一阵不安,尤其看到将领们的模样,王振明白自己再继续挑衅下去,局势只会更加糟糕。
于是深吸一口气,压下了心中的怒火,恢复了几分温和的语气。
“那你们忙吧,有事记得马上禀告我和陛下。”
说完,王振便转身离开。
明军被困守在土木堡中,虽然他们的人数远超瓦剌骑兵,且武器装备精良,但要强行突围,仍然面临巨大的风险。
士气低落,士兵们依然在坚守,这些并不能改变其中的无奈。
所有人都明白,只有朱祁镇或王振下令,才有可能突破围困。
而他们知道,无论自己如何建议,都不可能被这两位做出决策的主子采纳。
两位主子都不敢亲自冒险,宁愿在城内坐守等待支援。
于是,勋贵将领们纷纷沉默不语,默默指挥着手下的兵士布置防线,准备应对瓦剌骑兵可能的进攻。
随着瓦剌骑兵的围困,明军的局势逐渐严峻起来。
土木堡虽然地势高,具有一定的天然防御优势,但却没有足够的水源,这给驻守的官兵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大部分士兵已经口渴难忍,疲劳也让他们的战斗力逐渐下降。即使如此,大家依旧在坚持,尽全力保持阵地。
而瓦剌骑兵则在外围游弋,时而发动小规模的骚扰攻击,时而又回到外围加强包围。
它们在用逐渐蚕食的方式,一点点耗尽明军的耐心和体力。
每当明军奋力反击,瓦剌骑兵就会及时后撤,借着强大的机动性迅速重新集结,随时准备重新围攻。
明军的燧发枪偶尔会在防守中发挥作用,将敌人逼退。
但长时间的围困和缺水情况,已经让士气接近崩溃的边缘。
每一次瓦剌骑兵的冲击,都会让明军付出不小的代价。
虽然还未完全打破防线,但显然,持续的消耗战使得明军渐渐处于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