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伟刚立了功,他还算满意,现在倒不是特别想再找茬揍他一顿,至于上朝的事,不来就不来吧,只要不影响正事就行。
“嗯,李爱卿远征归来,咱特意给他放了一天假,就让他休息一天吧。\"
朱元璋重新用上“李爱卿”的称呼,大度地为李伟开脱了一次。
张宗艺听罢,顿时哑口无言,虽然明知陛下是在撒谎,也不得不接受,默默地退了回去。
“这次沐英等各位将领征战有功,咱决定除了兵部拟定的奖赏外,诸将额外增加俸禄百石,另外李伟更是以文官的身份,带领神机营俘虏了北元国公,实在不易,咱决定封他为伯爵,诸位意下如何?”
给李伟打完圆场后,朱元璋又说道。
话音一落,武将那边还好,虽然有不少人心里嫉妒,但毕竟李伟是真立了军功的,大家也都认可,无话可说。
不过文官方面可就不太顺利了,朱元璋早就有规定,不是为国家立下军功就不能封爵。
文官里头,除了开国时受封的李善长国公,以及刘诚意伯之外,还有刚去世不久的忠勤伯汪广洋,其他基本没有了。
这等奸邪之人,出去一趟不仅没死,回来倒要封爵了。
要知道明朝的爵位可是超品级别,而他们这些尚书之类的高官也仅仅只是正二品罢了,相差了好几个等级呢,就算没有实际职务,也让人心生嫉妒。
“陛下,臣认为此事不妥。
李伟虽有功劳,但他能捉住北元国公完全是运气,实际上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西平侯和永昌侯。
给李伟封伯的赏赐未免太重了。\"
赵本急忙站出来说话,兵部负责封赏武将,他对战报最为了解,文官中他最有发言权。
朱元璋微微眯着眼睛,淡淡地扫视了沐英和蓝玉一眼。
沐英立刻出列道:“陛下,李大人在这次战斗中的表现极为出色,大家都有目共睹,而且神机营是由李大人亲手组建的,有这样的战绩实属难得,臣认为李大人封伯,合情合理。\"
蓝玉脸色铁青,此次出征大家都得到了封赏,唯独他不但没得到赏赐,还被削减了近半的俸禄,他不敢对朱元璋有怨恨,只能把怒气撒在李伟身上!
但此刻朱元璋的态度很明显,赵本提到他俩的名字,就是让他俩表态。
沐英说完后,蓝玉虽然心里不愿意,但也只好站出来附和道:“臣同意。\"
朱元璋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看着赵本:“你都听到了,大家都觉得李伟值得封伯,这事就这么定了!”
赵本疑惑地看了蓝玉一眼,沐英同意也就罢了,他知道蓝玉跟李伟关系不好,怎么也表示同意了呢。
其实蓝玉是害怕朱元璋,即便心里再不情愿,也不敢跟朱元璋对着干。
武将跟文臣不同,文臣敢于直言进谏,朱元璋不一定就会怎样,但武将要是敢违抗他的意思,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先写到这里,我会努力明天争取更新六千字哦!
(本章完)
------------
不管大臣们多么嫉妒,武将这边并没有异议,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归根结底,文官的影响力还是不够。
朝堂上大臣们为李伟的事情争论不休,李伟则在自家院子里搬了张躺椅,悠闲自在地享受生活。
小月和小翠一人一条腿搭在他的身上,轻轻打着小拳头,柔软可爱。
小青站在他背后给他按摩肩膀,手法轻柔,动作细腻,十分舒坦。
小青如今已近二十岁,家中除了李伟与阿布,她的年岁算是最大的。
其他人不过十多岁,按后来的说法,还都是孩子,可现在他们一个个已长成了小大人模样,女孩子们乖巧懂事,来福更是能够独挑大梁了。
随着岁月流逝,小青愈发展现出成熟女性的魅力,尤其是在李伟这个胆小又略显轻佻的男人面前,更是显得格外娇弱动人。
李伟心中常想,或许有一天应该向她表明心意,毕竟整天只嗅着香气却不敢有所行动,实在不是滋味。
然而每当他打算开口时,却又迟疑不决。
他自嘲为经验丰富老手,虽仅有一段初恋经历,但多年过去,也不至于这般优柔寡断才是。
可事实如此,他也无从解释。
“老爷,宫里派人来了,说是圣旨到了!”
正当李伟沉醉于温柔乡时,阿布急匆匆前来通报。
显而易见,朱元璋绝不会让他这般逍遥自在。
李伟微微一怔,朱重八此刻传旨所为何事?莫非又有新差遣?不该啊,通常有任务朱重八都是直接吩咐,不会搞得这般正式。
不管怎样,接旨要紧,小青等人扶起他后便立刻准备起来。
李伟换上官服,领着众人来到前院设好香案,待了许久,传旨之人方才到达。
平时见皇帝无需下跪,但这份圣旨如此郑重其事,与平日里随意的老头子不同,不跪不成体统。
一位陌生的太监手持圣旨站立,李伟未等对方开口便率先问道:
“敢问公公,陛下旨意所言何事啊?”
此太监面露微笑道:“是喜事,李大人快行礼接旨吧!”
李伟愣住了,喜事?莫非是封赏下来了?朱重八这次倒是大方得很。
所谓男儿膝下有黄金,轻易不得下跪,但既然朱重八肯拿出真金白银,那他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李伟带领小青等人跪下行礼完毕,这位太监这才开始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凡对国家有功之臣,当赐爵位以示尊荣,尔工部右侍郎李伟,督造火器,训练新军,于某次战役中歼敌两千余人,俘获北元国公……诸多诸类……特封尔为神机伯,享用……”
“等等,什么神……”
李伟突然插话。
宣旨太监脸色微变,急忙低声说道:“神机伯。
李大人,宣旨之时不可打岔,否则便是大不敬,还请大人忍耐听完再议!”
太监一声提醒之后,继续宣读圣旨:\"食禄千石,朕念汝之功,汝当铭记朕之教诲……钦此!\"
李伟忍着听完,大致明白了意思。
换作老朱的话来说便是:只要努力工作,奖励少不了,可别懈怠!
不仅领了奖金,还被赐了爵位,换句话说,今后他就是真正的贵族了。
不过这个封号让他心里不太舒服,若非多了个“神”字,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的。
大明朝没有子男两级爵位,所以伯爵已经是最低的爵位了。
但即便如此,这爵位的含金量依然很高。
仅靠俸禄就几乎能与正一品官员相比肩,还不算其他诸多特权,每逢节日受赏也比那些无爵之官丰厚得多。
\"微臣叩谢陛下厚恩,吾皇万岁!\"
李伟行礼谢恩后,毕恭毕敬地接过圣旨与诰命。
\"恭喜神机伯啊,此次你立下大功,陛下十分欢喜呢。\"
宣旨太监读完并未急着离开,而是热情地说道。
\"哈哈,多谢多谢!来福!\"
李伟自然听出了他的意思,这属于惯例,中华的传统习俗罢了。
他入乡随俗,叫来福拿些银钱出来。
太监收到后,脸上笑容愈发明显。
李伟又寒暄了几句,这才让来福送客。
小青等人此刻也都满心欢喜:\"恭喜老爷,您如今已是伯爷啦!\"
李伟笑了笑,老实说他对这个爵位并无太多兴趣,除了千石的俸禄还算实在,其余特权基本用不上。
归根结底,作为现代人,他对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没什么好感,在这种体制下,再高的地位也难言自由,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
但赐爵总归是件好事,并且最重要的是,在大臣们的极力反对之下,老朱最终只给了诰命而非铁券,这让李伟松了一口气,内心深处默默感谢了群臣一番。
其实这件事朱元璋早已定下,朝堂上的争论不过是走过场而已。
不然也不会上午刚说完,下午圣旨便已送达,显然早已筹备妥当。
……
第二天,闹钟依旧按时响起,李伟总算明白为何老朱这次奖赏如此爽快,分明是在催促他赶紧起身干活,别窝在家里偷懒。
早朝时,李伟无视群臣眼中的嫉妒与怨恨,藏在薛祥身后打盹,熬过乏味的早会后,又悠哉游哉地绕道工部打卡,这才前往军器局。
李伟本打算尽快推进科技发展,以便早日体验未来生活的便利,尤其是交通上的快捷。
然而,当他来到军器局时,却发现这里戒备森严,正在加筑围墙,仿佛要将所有工匠隔离开来。
李伟心中疑惑,上前询问守卫缘由,却被守卫警惕地打量了一番。
就在他欲进一步解释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正是曾经审问过他的毛骧。
毛骧走近,笑言他们接到了皇命,必须封锁军器局,任何人进出均需手令,但李伟例外。
李伟震惊,追问原因,毛骧却推说此事需直接问皇上。
随后,李伟又关心工匠们的安置情况,得知他们食宿无忧且赏银有保障,但仍担忧家中老幼无人照顾。
毛骧表示这不在他们职责范围内,李伟则反复叮嘱确保工匠家属得到全额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