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骧回应称此事属工部管理,与他们无关,李伟虽觉意外,但也意识到毛骧等人仅负责封闭事宜,其余事务仍需自行处理。
最终,他决定先行入内查看,而毛骧则允诺其自由通行。
李伟略一拱手,便快步踏入军器局,毛骧站在身后,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地低声说道:“这位李大人,似乎很重视这些匠人呢。\"
进入军器局后,李伟立刻让人把徐勇和鲁提叫来。
两人尚未行礼,他便急切地发问:“陛下为何封锁军器局,你们可知晓?”
二人动作微滞,彼此交换了个眼神,徐勇沉默,鲁提答道:“大人,想来应当与您出征前所制的火炮有关。\"
李伟顿时豁然开朗,随即明白过来。
飞雷炮威力非凡,尽管在他眼中不过是应急之作,非正规火炮,但在当时,如此强力的火炮即便存在诸多缺陷,也是极为关键的军事秘密,朱元璋采取行动也在情理之中。
想到此处,他不禁有些懊悔,都因自己考虑不周,未能事先预见此事,致使军器局被封。
其实飞雷炮并非最重要之物,水力车床、发电机之类才更为关键。
只是朱元璋心思全系于军备,未识其重。
但日后他终会醒悟,李伟顿觉肩上压力倍增。
他之所以拼命在军器局劳作,一是朱元璋以利刃相逼,二则想借其势加速科技进步,早日享受现代便利。
若无军器局,单凭己力,别说资金难题,便是这般技艺高超的匠人也难以寻觅,亲授工艺,这辈子或许连电灯都难见,遑论汽车火车了。
想到此处,他越发焦虑,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正,感激不尽。
(本章完)
------------
一人愚钝,众人聪慧,虽他脑海中有许多后世知识,然欲兴工业科技,仍需将此传播四方,方能成就如后世般的工业文明。
然则此举必然要率领众人共进退,这些人命运亦与他相连。
细思之下,军器局近万匠人、明黄商会近千货郎、神机营五千将士,皆随他行事,需他担责之人竟有如此之众!
忽而,他顿感肩头巨石般沉重,呼吸困难!
怎么会变成这样?
李伟茫然失措,此非初衷啊!
起初,他拒绝为老朱效力,仅仅是因为觉得事务繁重且报酬微薄,还担心自身安危。
然而在老朱以刀胁迫之下,他不得不答应,只是勉强应承罢了。
后来,他意识到既然躲不开这份差事,倒不如用心去做些成绩出来,也好改善自己的处境。
至于组建明黄商会,纯粹是为了谋取利益。
神机营也是老朱强压着他接下的任务。
就这样一步步前行,他猛然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远比想象中沉重得多——不仅有老朱的威逼,还有众多下属赋予他的压力。
一时间,李伟萌生了退缩的念头。
如今他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财富,卖掉明黄商会给老朱或沈经的话,至少能换来二三十万贯,足够一生挥霍。
军器局维持现状即可,不必再追求技术革新,假装无知无能,或许老朱也不会真的取他性命。
即便没有现代设施,点蜡烛照样能生活,减少外出也无妨。
他目前还是伯爵身份,只要低调行事,避开权贵纷争,别人便难以欺凌于他。
荣华富贵、衣食无忧,又有小青相伴,这样的日子不算差,还需要继续奋斗吗?
“大人!大人!”
鲁提见他神情恍惚,许久未语,小心翼翼地唤了两声。
李伟回过神来,对上鲁提满怀期望的目光,因自己的消极想法感到些许愧疚。
此刻还不适合逃避!
李伟振作精神,吩咐道:“你们去把工匠们集合起来,统计哪家有老人孩子或需要特殊关照的,一一记录下来,我去设法处理。\"
“明白明白,我这就去办!”
鲁提立即兴奋地答应。
就在军报送达当日,军器局便突然封锁,众人皆措手不及。
如今只有大使徐勇能够偶尔往返工部,替工匠家属发放补助奖金之类的事宜,其他人一律不得出入。
李伟再次叮嘱徐勇:“工匠们的薪酬必须按时发放,若有人胆敢克扣,我定严惩不贷!”
徐勇听后大惊,连忙说道:“下官不敢,大人尽管放心!”
李伟点头回应,随后与二人一同离开。
鲁提命令手下办事员迅速行动,将工匠召集齐整。
许多人被突如其来的禁闭弄得心急如焚,有的忧虑家中状况,有的牵挂亲人安危,各自怀着不同的焦虑。
此时看见李伟站在高处,众工匠纷纷投以期待的眼神,视他为希望所在。
李伟察觉到周围投来的视线,心中暗自感慨,他知道有些事情终究避无可避。
从前在家时,有个哥哥撑着,父母对他无甚要求,他在外不过是个独来独往的打工者,衣食无忧,随心所欲,即便选择隐退或放任不管,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直到二十八岁,他仍未真正肩负过什么责任,行事依旧我行我素。
如今,他才深刻体会到责任的重大。
调整了一下心态,李伟高声说道:“诸位不必担忧,军器局的临时管制不会太久,我会尽快向陛下禀报,让大家早日返回家中,希望大家稍安勿躁,再等等。\"
众人听罢,脸上皆显喜色,心中总算安定几分。
他人或许不可信,但他们对李伟还是信赖有加。
“此外,家中若有老人、孩子需要照料,或者有其他急需帮助之处,可到各自管事处登记,再交由我来处理。\"
“多谢大人!”
“感谢大人……”
工匠们闻言,顿时如释重负,齐声道谢。
李伟又安慰了几句,随后让鲁提与徐勇安排管事统计工匠的需求,并汇总交予他。
在此期间,他还见到了刚归来的吕唐等人,这百名工匠归来后便受到严密监视,李伟见到他们后连连安抚,并许诺每人额外发放十贯的奖励。
这一战并非毫无收获,每位将领均有赏赐,少则数百贯,多则上千贯,普通士兵七八贯。
李伟自己也有千余贯的赏银,分发给他们绰绰有余。
直至午后,李伟才带着工匠们的期盼,匆匆离开军器局,临行前毛骧还派人核查了他带出的记录工匠需求的册子。
工匠的需求虽已收集完毕,但除了常规的平安信件无需急切,其余急务涉及上千人,李伟独自难以应对。
思虑片刻,他决定委托阿布手下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帮忙办理,眼下他能调动的也就只有这些人了。
来到明黄商会总部,李伟唤来福,正好吴奇也在,见状便凑了过来。
商会三位掌舵人中,李伟长期在线下,沈经也常神隐处理私事,唯有吴奇每天挂着号无所事事。
李伟毫不理会吴奇的异议,唤来家仆来福,将整理好的工匠家属住址及任务清单交付于他,并叮嘱道:“你去安排些货郎按此单上的信息逐户拜访,必要时传信或派人照料,所有费用暂记在商会账目中。\"
吴奇听罢立即皱眉打断:“李大人,此举似乎不妥。
商会乃皇家资产,怎能随意将其用于私人事务?”
李伟冷眼扫过:“这些皆为军器局工匠的亲眷,如今军器局遭封,自当关照其家小,何来不妥之说?”
“杂家以为不然,这些人替军器局效力本就是应尽之责,况且圣上早已赐予酬金。\"
李伟不耐烦地蹙眉:“此事无需公公费心,我会向圣上解释,公公只需在此稍坐饮茶便是。\"
“你……”
吴奇被顶得无话可说,这分明是在暗讽他整日无所事事。
李伟不予理会,转向来福:“听明白了?”
“明白,老爷放心!”
来福毕恭毕敬地答道,他本就是李伟的仆从,只认李伟为主,吴奇的话对他毫无影响。
交代完毕,李伟随手端起茶杯尝了一口,问:“这是何种茶?若不合意,我让人为你换过。\"
“乃洪州双井,老爷觉得如何?若不满意,我去另寻佳品。\"
来福殷勤回应。
“改用苦丁茶吧,圣上都爱饮此茶,我们怎可如此奢靡?商会乃皇家资产,切不可胡乱挥霍!”
李伟一本正经地说着,仿佛对皇室忠贞无比。
吴奇瞪大眼睛,张口欲言,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来福笑嘻嘻地应承下来,这下连吴奇连茶水都难以舒心饮用。
安排完货郎后,李伟又急急忙忙赶在下班前入宫求见朱元璋。
朱元璋已在乾清宫休息,李伟径直前往。
到了门口,值守的侍卫认出是他,脸顿时沉了下来。
李伟临走时曾在他们面前神不知鬼不觉地取走了玉如意,如今朱元璋虽抓不到人,但他们免不了要受责罚。
不过侍卫们也知道李伟是皇上眼前的红人,连偷了御物都没事,他们自然更不会有什么麻烦。
李伟友好地朝二人点头,二人则翻了个白眼。
通报之后,李伟步入殿内。
“臣李伟叩见陛下。\"
“嗯。\"
朱元璋稳坐不动,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轻飘飘地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