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龙三年(707 年),长安城中暗流涌动,一场足以改变朝堂格局的风暴正在酝酿。
梁王府内,雕梁画栋间萦绕着压抑的气息。武三思慵懒地斜倚在檀木榻上,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玉扳指,听着手下密探汇报昨夜宫中那场惊心动魄的刺杀。当听到陛下李显虽惊险躲过一劫,但刺客来势汹汹、手段狠辣时,他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笑,嗤笑道:“妇人之见!那些愚蠢的女人,怎会知晓不良人势力的深浅?不良人个个都是刀尖上舔血的狠角色,她们以为凭几个草莽刺客就能成事,简直是异想天开!”说罢,他将玉扳指重重往案几上一放,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妄图撼动他地位之人的悲惨下场。
与此同时,东宫之内,气氛凝重如铁。李重俊得知父皇李显被刺杀的消息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中的茶盏险些跌落。他猛地站起身来,在室内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这对奸夫淫妇,实在是太大胆了!竟敢在宫中行刺父皇,简直是目无王法!”好在片刻后,得知父皇并无大碍,他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但很快,怒意再次涌上心头,他咬牙切齿地说道:“此等大逆不道之事,绝不能轻易放过!”随即,他高声下令:“速速召李多祚将军来见,孤有要事与他商议!”
不多时,李多祚匆匆赶来。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步伐沉稳,眼神中透着坚毅。李重俊屏退左右,神情严肃地对他说道:“李将军,此次父皇被刺杀,依孤看来,定与韦后和武三思脱不了干系!他们二人在朝中结党营私,妄图把持朝政,如今更是胆大包天,做出这等弑君之事。将军乃我大唐忠臣,可愿助我一臂之力,铲除这两个祸国殃民的奸贼?”
李多祚闻言,眉头紧皱,沉思片刻后说道:“太子殿下,若要铲除韦后和武三思,谈何容易。他们在宫中势力盘根错节,想要接近他们并非易事。不过,若要有所行动,首先得打入玄武门。玄武门乃是皇宫的重要门户,掌控了玄武门,才能直捣黄龙。”
李重俊目光坚定,眼神中透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他昂首说道:“当年太宗皇帝能在玄武门成就大业,如今孤身为大唐太子,肩负着匡扶社稷、诛杀奸佞的重任,又岂会不如太宗皇帝?只要我们谋划得当,必能成功!”
于是,一场秘密的谋划在东宫悄然展开。李重俊与李多祚精心筹备,联络朝中忠于皇室的大臣,暗中集结兵力。他们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准备发动一场足以扭转乾坤的政变。
终于,神龙三年七月,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等矫制发兵,率领三百余名精锐士兵,如猛虎下山般杀向武三思的府邸。一时间,喊杀声震天,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在混乱中被斩杀,鲜血染红了府邸的青石地面。
然而,当李重俊率领军队气势汹汹地来到玄武门外,准备一举冲入宫中,诛杀韦后、安乐公主等人时,却遭到了顽强的抵抗。韦后得知武三思被杀的消息后,惊恐万分,但很快镇定下来,急忙调集禁军防守玄武门。
此时,李重俊的军队与守卫玄武门的禁军对峙着,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就在这关键时刻,韦后站在玄武门上,对着李重俊的军队大声喊道:“尔等皆是我大唐的忠臣良将,如今却被李重俊蒙蔽,助纣为虐!李重俊意图谋反,杀害皇亲国戚,乃是大逆不道之徒!你们若迷途知返,放下武器,本宫既往不咎;若执迷不悟,定当严惩不贷!”
李重俊军队中的一些士卒原本就是被临时召集而来,听了韦后的这番话,心中开始动摇。再加上他们看到禁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心中愈发恐惧。渐渐地,军心开始涣散,不少士卒放下武器,倒戈相向。
李重俊见大势已去,心中绝望至极,但仍不甘心就此失败。他率领着少数亲信,拼死突围,向着终南山方向逃去。一路上,追兵紧追不舍,李重俊等人疲于奔命。最终,在逃至终南山中途时,他被部下背叛杀害,结束了短暂而悲壮的一生。
后来,他被陪葬于唐中宗定陵,成为了大唐历史上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这场惊心动魄的政变,也如同昙花一现,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终南山深处,云雾缭绕,仿若人间仙境,却也暗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秘。山风掠过,吹得林间枝叶沙沙作响,更添几分神秘气息。半山腰处,一座古朴的亭子静静伫立,飞檐斗拱间爬满岁月的痕迹,此时,亭内正上演着一场意味深长的对话。
亭中,张起灵一袭素白衣衫,身姿挺拔如松,眼神中透着清冷与疑惑。他目光紧紧盯着面前的袁天罡——这位身着绣有精美纹样文武袖,头戴斗笠、覆着神秘面具的奇人。只见袁天罡身姿沉稳,周身似有一股无形的气场,让人捉摸不透。
张起灵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与不解:“为何不救太子殿下?李重俊虽行事冲动,但他一片赤诚,意在铲除奸佞,重振朝纲,若施以援手,或许能改写局势。”
袁天罡微微抬手,动作不紧不慢,声音低沉而平静,仿若一汪深不见底的幽潭:“并非不救,而是他的死,乃是棋局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李重俊此番失败身死,看似是一场悲剧,实则能引发朝堂震动。如今朝堂各方势力错综复杂,韦后与武三思一党霍乱朝纲,而太子之死,会让更多人看清他们的真面目,也能让蛰伏的力量重新凝聚。这是契机,唯有历经此番动荡,我大唐才有机会再次走向强大。明君还未登场,我们只需静静等待,待时机成熟,自会有天命之人拨乱反正。”他的话语虽轻,却字字千钧,仿佛早已洞悉了未来的走向。
张起灵眉头微皱心中想到:“难道是李隆基”然而,他心中仍有疑惑未解,正欲开口,却听袁天罡继续说道:“对了,日本那边也该通知他们动手了。如今局势瞬息万变,各方势力都在暗中布局,日本那边的行动,也是这盘大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袁天罡话音落下,四周陷入一片寂静,唯有山风依旧呼啸。张起灵望着袁天罡神秘莫测的身影,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自己身处的这场棋局,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而每一步棋,都关乎着大唐的命运。终南山的云雾渐渐聚拢,将亭中的两人笼罩其中,这场隐秘的对话,也随着云雾消散在山间,却在大唐的历史长河中,埋下了一颗不知何时会爆发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