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会议室门口,手里拎着一袋热包子。他刚从厂区食堂出来,包子还冒着热气,透过塑料袋都能感受到掌心的温度。
他推开门,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几个人。小林正对着笔记本电脑敲字,听见门响,抬头看了他一眼:“你迟到了三分钟。”
“包子烫手。”刘好仃把袋子放在桌上,“谁让我是负责后勤保障的人呢?”
小林没接话,继续盯着屏幕。陈文强坐在她对面,手里拿着一支笔,在一张纸上画圈,像是在思考什么。
“都到齐了吧?”刘好仃拉开椅子坐下,顺手扯开袋子,一股面香混着肉馅的香气飘了出来。
“就差质检部老李。”小林说,“他说马上过来。”
“行。”刘好仃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时间,“趁他没来,咱们先聊点轻松的。”
“还有轻松的?”陈文强抬起头,“我以为这会儿就得严肃讨论品牌定位了。”
“定位得先知道我们是谁。”刘好仃掰开一个包子,“就像谈恋爱,总得先自我介绍吧?不然人家怎么记住你叫啥。”
小林噗嗤一笑:“你这比喻还挺接地气。”
“接地气才真实。”刘好仃咬了一口包子,含糊不清地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搞清楚——别人眼里的我们是什么样。”
这句话让会议室安静了一下。原本轻松的氛围被一句话拉回了正题。
小林关掉浏览器页面,转过笔记本电脑:“我这两天整理了一些资料,包括客户反馈、市场调查数据、员工访谈记录……说实话,情况有点复杂。”
“怎么说?”陈文强放下笔。
“首先是外部认知。”小林调出一页ppt,“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识别度非常低。很多客户提到我们时,都是‘那个深圳的玻璃厂’或者‘做出口的那种’,没有统一的说法。”
“听起来像相亲现场。”刘好仃插了一句,“对方问你是干啥的,你说‘我是打工的’,然后就没下文了。”
小林点头:“差不多。而且我们的产品虽然质量不错,但缺乏记忆点。客户很难在众多供应商中把你挑出来。”
“那内部呢?”刘好仃问。
“内部更糟。”小林翻到下一页,“我做了个小调查,问员工‘你觉得我们品牌代表什么’,结果五花八门的回答都有——‘靠谱’‘能干活’‘老板挺实在’……但没人能说出一个清晰的品牌形象。”
“所以大家其实心里都没底。”陈文强皱眉,“连自己人都不知道我们是谁,怎么让别人记住我们?”
“对。”小林合上笔记本,“所以我建议,第一步不是对外宣传,而是从内部开始凝聚共识。品牌不是贴墙上的标语,是所有人一起构建出来的印象。”
刘好仃听完点了点头:“这个方向没错。品牌建设,得先让员工认同自己的身份,才能传递出去。”
他顿了顿,拿起另一个包子:“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小林问。
“我们厂名太普通了。”刘好仃看着两人,“深圳xx玻璃厂,听起来就像是个代工厂。没有个性,也没有故事。”
“你想改名字?”陈文强有些惊讶。
“不急。”刘好仃摇头,“名字可以慢慢想。但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打造一个让人愿意记住的形象。”
小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觉得可以从视觉系统入手。比如LoGo、包装、宣传材料这些。现在我们连统一的字体和颜色都没有,客户看到的每一批货都不一样。”
“这个我可以找生产部配合。”陈文强主动请缨,“他们那边有设计经验。”
“很好。”刘好仃笑了笑,“咱们先把能做的先动起来。”
这时,门被推开,质检部的老李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一杯豆浆。
“不好意思啊,路上堵车。”他一边坐下一边说。
“没事。”刘好仃递给他一个包子,“先吃点东西,等下听你分析质量这块的品牌影响。”
老李接过包子,疑惑地问:“质量还能影响品牌?”
“当然。”刘好仃认真地说,“质量不只是产品本身,更是客户的信任感。如果每次合作都顺利,客户就会觉得你靠得住,这就是品牌的积累。”
老李点点头:“明白了。我这边最近做了几组数据对比,发现我们产品的返修率比同行低,但客户满意度却不一定高。”
“为什么?”小林问。
“因为沟通不畅。”老李叹了口气,“有时候客户提了个小问题,我们回复慢了,他们就觉得我们不上心。”
“这就是品牌感知的问题。”刘好仃总结道,“不是你做得不好,是你没让他们感觉到你在努力。”
会议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消化这句话。
“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陈文强打破沉默。
“先做两件事。”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几个关键词:“第一,建立品牌形象诊断报告;第二,启动内部品牌共识计划。”
“具体怎么操作?”小林问。
“诊断报告由你牵头,收集所有能反映我们现状的数据和反馈,包括内部员工的意见、客户评价、过往宣传物料。”刘好仃指着白板,“这份报告要真实、全面,不能回避问题。”
小林点头记下。
“至于共识计划,”刘好仃转向陈文强,“你可以组织一次全员培训,主题就是‘我们是谁’。让大家明白,品牌不是某个部门的事,是我们每个人的事。”
“我明白了。”陈文强握紧手中的笔,“我会安排下去。”
“很好。”刘好仃环视一圈,“我们现在的目标很明确:先看清自己,再告诉别人。”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温和了些:“这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长跑。别急,稳着来。”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掌声。不算热烈,但足够真诚。
包子已经被分完了,只剩下一小块纸巾在桌面滑来滑去。小林用手指轻轻拨了它一下,纸巾缓缓飘落在桌角。
“对了。”刘好仃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沓打印好的文件,“这是我昨天整理的一份品牌案例集,里面有一些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做法,大家可以参考。”
他把文件分发给大家,继续说道:“我们不是第一个做品牌的,也不是最专业的。但我们可以学,可以试,可以一点点打磨。”
“我觉得这个思路特别好。”小林翻开第一页,“真实、可执行、有方向。”
“那就这么定了。”刘好仃拍了拍手,“接下来一个月,咱们的目标就是把这份诊断报告做出来。有问题随时来找我。”
说完,他拿起最后一个包子,咬了一口,边嚼边说:“吃完饭,各司其职。”
会议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键盘声、讨论声、纸张翻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是某种无声的鼓点。
窗外,阳光正好,洒在每个人的肩上,暖洋洋的。
而刘好仃低头翻看那份初步的品牌构想方案,眼神沉稳如水。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但他也相信,只要迈出第一步,后面的路就不会那么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