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回:法则潜移润物生 诸界同升启新篇
长安城
晨曦初露,驱散了夜的最后一缕深沉。金色的阳光如同融化的金液,泼洒在巍峨的城楼、连绵的屋宇、以及纵横交错的街道上。市井的喧嚣如同往常一样,随着太阳的升起而逐渐沸腾起来。贩夫走卒的吆喝声,车马碾过青石路的辘辘声,茶馆酒楼碗碟碰撞的清脆声响,还有孩童追逐嬉闹的笑语……一切都似乎与往日并无不同。
李之源(本体)漫步于熙攘的人流之中,并未施展任何神通,如同一个最普通的士子,感受着这座巨城的脉搏。
然而,行走间,他敏锐的灵觉却捕捉到了无数细微至极、却又真实不虚的“不同”。
脚下青石铺就的路面,踩上去的感觉似乎……更“实在”了一些。并非粗糙或不平,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厚重”与“致密”感,仿佛这些石头历经千万年风雨淬炼,内在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密、坚韧。他随手在路边一个贩卖土陶器皿的摊位上,拿起一个寻常的陶碗,入手的分量,竟比他记忆中同等大小的陶碗,要沉上些许。这不是错觉,而是构成这陶碗的泥土,其本质似乎发生了某种提升。
街角,几个粗壮的脚夫正喊着号子,合力将一大包沉重的货物抬上板车。他们裸露的臂膀上肌肉虬结,青筋微凸,汗珠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烁。李之源注意到,他们抬起那明显分量不轻的货物时,虽然依旧吃力,但步伐却比印象中更为稳健,呼吸也更为绵长有力。并非他们突然拥有了什么神力,而是他们身体最本源的气血活力、筋骨强度,仿佛在不知不觉中,被整体拔高了一个层次。
他甚至能隐隐感觉到,周围行走的每一个普通人,无论是精神矍铄的老者,还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体内那代表生命本源的火光,似乎都比以往更加旺盛,更加持久。一种模糊的预感浮上心头——若无意外灾病,如今玄唐的普通百姓,其寿元极限,恐怕要比十几年前,平均高出十年不止!
这不是某种赐福或仪式的结果,而是源于世界本身“基础”的提升。就像鱼儿所在的水域变得更加富饶、纯净,鱼儿自然会更加强壮、长寿。
他抬起头,望向湛蓝如洗的天空。目光仿佛穿透了云层,直达那构成此方天地根基的无形法则之网。他清晰地“看”到,那条因他炼制化身而诞生、又因他突破开脉十重而得到滋养的“万象归源”道则,不再是最初那细若游丝、仿佛随时会断裂的脆弱模样。它变得更加清晰,更加稳固,如同一条虽细却坚韧无比的银线, 散发着包容与转化的意蕴,并且……似乎在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自行汲取着天地间的某种“养分”,微微地生长、壮大。
“天地……在变得‘坚固’,生命层次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李之源心中明悟。这种感觉,修为低微者乃至普通生灵几乎无法察觉,只会觉得身体似乎更舒坦了些,力气好像大了点,精神头更足了,只会归功于年景好或是自身调养得宜。唯有像他这样真正触及到法则层面,并且经历过“之前”状态的道境存在,才能清晰地感知到这种源自世界本源的、润物细无声的宏大变迁。
他心念微动,身形悄然升空,越过长安城的最高点,来到云层之上。
这里的感受更为明显。高空的罡风依旧凛冽,但吹拂在身上,却少了几分以往的“虚浮”与“撕裂”感,多了一种凝实与秩序。仿佛空间本身变得更加“稠密”和稳定。他引动一丝法力,尝试进行短距离的虚空穿梭,发现阻力明显增大,对法力的消耗和对空间结构的理解要求更高了。这意味着,不仅玄唐主世界,恐怕整个相连的诸界,其时空结构都变得更加稳固。
“轰咔!”
远方天际,一片积雨云中,有道道银蛇乱舞,雷声滚滚而来。那雷霆的威势,远胜从前!电光更加凝聚耀眼,雷声更加沉闷震撼,其中蕴含的破邪、生灭的天地之威,让李之源都感到一丝心悸。不仅仅是雷霆,他能感觉到,天地间的风雨之力、霜雪之能,乃至最基本的元气流动,都变得更加“浓郁”和“活跃”。如果说以前的天地元气是稀薄的雾气,那么现在,则更像是流动的清泉。
他甚至能察觉到,从无尽星海照射向玄唐世界的日曜、月华、星辉,总量似乎比以往增加了约三成!这些来自诸天星辰的本源力量,如同受到了更强的吸引,更加慷慨地滋养着这片天地。
“是因为我突破开脉十重,凝聚道体,两次撼动天地枷锁,间接促进了法则的补全与升华?还是说,那二十八枚混沌源种分株构成的网络,已经开始真正反哺诸界,引动了这场波及广泛的‘升格’?”李之源悬浮于云端,心中思绪翻涌。他无法完全确定根源,或许两者皆有。但他可以肯定一点——天地法则愈发坚固,时空结构愈发稳定,对于世界内的生灵是莫大的福音,意味着更长的寿命、更强的体魄、更佳的修行环境;但对于世界之外的入侵者而言,这无疑是一道更加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想要撕裂空间,降临此界,需要付出的代价和面临的阻力,将远超以往。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李之源一步踏出,身影已然消失在玄唐主世界。
---
碧波玄界。
李之源的身影出现在一片浩瀚的汪洋之上,脚下是波光粼粼、蕴含着丰富水灵元气的海水。他抬头望天,以往,这片世界的天空总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仿佛由水汽与古老禁制形成的混沌薄纱,使得星空显得有些朦胧。但此刻,那层薄纱似乎变薄了许多,夜空显得格外澄澈。无数星辰清晰可见,它们洒下的星辉更加纯粹、浓郁,如同无形的光之泉水,源源不断地融入碧波玄界的每一滴海水、每一寸空气之中。这个世界的水元之力,似乎变得更加活泼与精纯。
---
巨兽界。
此界天地元气偏向野蛮与生机,滋养着无数体型庞大的异兽。李之源出现在一片原始丛林的上空。往日里,此地应是兽吼震天,充满原始的厮杀与争斗。但此刻,丛林却显得有些“安静”。并非死寂,而是一种奇异的“祥和”。那些感官敏锐的巨兽们,无论是翱翔于天际的凶禽,还是蛰伏于林间的猛兽,似乎都感应到了天地间那无形无质却又无处不在的“变化”。它们变得少了些焦躁与暴戾,多了几分沉稳与平静,仿佛沉浸在这种天地升格带来的、让生命本源舒适颤栗的滋养之中,连捕食都显得不那么急切了。
---
李之源又陆续前往了几个与玄唐世界层次相仿的武道小千世界。情况大同小异。世界的“基础”都在提升,空间更加稳固,元气更加浓郁,生灵的体质与寿元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那些世界的武者,或许会觉得修炼起来似乎顺利了一些,突破瓶颈容易了一点,却未必能意识到这是整个天地环境变迁的结果。
---
随后,他来到了暗血二界。
此界天空永恒笼罩着昏红之色,大地之上弥漫着血腥与杀戮的气息,滋生了无数嗜血妖物与怨念邪祟。然而,当李之源再次踏入此界时,感受到的却是一种极其诡异的“平静”。
天空依旧是昏红的,但那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似乎减轻了些。大地上,那些原本时刻散发着暴戾、贪婪、怨毒气息的妖物魔怪,此刻虽然依旧形貌狰狞,但它们的行为却……规矩了许多。一头形如蜥蜴、满口獠牙的魔物,正慢吞吞地啃食着一具不知名野兽的尸体,动作甚至带着点“斯文”?几只飘荡的低阶怨灵,不再发出刺耳的尖啸,而是如同迷路的孩子般,在荒原上漫无目的地徘徊,眼中的红光都黯淡了不少。
它们并非被净化了,而是仿佛被某种更宏大的、无形的秩序所约束、所“安抚”。世界的稳固与提升,似乎连带着将这些负面存在的“活性”都压制了下去,让它们本能地收敛了爪牙,变得……“我是好魔物,不惹事”的模样。这景象,着实透着几分令人毛骨悚然的滑稽。
---
最后,李之源来到了那两个曾经被他标注为黑暗死界的世界。
这里曾是真切的万物终亡之地,没有光,没有声音,没有时间流逝的感知,只有永恒的、吞噬一切的黑暗与死寂,连混沌源种分株植入时,都只能艰难地维持着一点微弱的生机光斑。
但此刻,展现在李之源眼前的景象,却让他道心微震。
黑暗,并未完全散去,但已不再是那种令人绝望的绝对虚无。天幕之上,虽然不见日月,却有一种朦胧的、仿佛开天辟地之初的混沌光芒在流转、明灭。这光芒并不强烈,却足以驱散部分深沉的黑暗,让世界有了模糊的轮廓。
更重要的是,这两个世界,重新有了昼夜轮转!那混沌光芒如同呼吸般,有着明暗交替的周期,构成了原始的白天与黑夜!
大地之上,原本坚硬如铁、死气沉沉的岩层,似乎软化了些许,甚至能看到一些极其微小、散发着顽强生命波动的苔藓类植物在混沌光芒的照耀下,于岩石缝隙中艰难地探出头来!空气中,虽然依旧稀薄,却已然有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元气循环在缓慢形成!
那二十八枚混沌源种分株,已然彻底与这两个死亡世界的本源核心相融!它们不再仅仅是外来植入的“种子”,而是化作了这两个世界重获新生的心脏!正是它们,稳定地释放着混沌级别的造化之力,强行扭转了世界的终末法则,从绝对的“死”中,重新孕育出了一线“生”机!
它们,已然不再是以前那个令人绝望的死寂世界。虽然依旧荒凉、原始、危险,但确确实实,已经踏上了从“死”向“生”转化的漫长征程。
巡弋诸界完毕,李之源的身影重新回到了玄唐主世界,长安城外的高空之上。
俯瞰着脚下这片生机勃勃、正在经历无声升华的天地,感受着那无处不在的、变得更加坚固与活跃的法则脉络,他心中感慨万千。
这场波及诸多世界的“升格”,或许有他打破桎梏的引子,有混沌源种网络的推动,但归根结底,是这方天地宇宙自身蕴藏的、向着更完善、更高级形态演化的内在动力被激发了。
这是文明的机遇,也是挑战。
天地稳固,外患难侵;本源提升,内修得益。
然而,福兮祸之所伏。世界层次的提升,也意味着未来可能遇到的敌人,或许会更加可怕。而内部,随着个体力量的普遍增强,原有的秩序与平衡,也必将面临新的考验。
(第一百三十八回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