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真是诸事不顺。
皇宫接连被盗,天灾人祸也不断,这些个大臣们一个个都是废物,平时那唾沫都能淹死人,遇事就只会缩在一旁。
大臣们被皇帝的怒火吓得纷纷跪倒在地,嘴里大喊着:“陛下息怒!”
虽然他们嘴上喊着息怒,但心里却忍不住吐槽,还不是因为你自己作孽皇宫才被多次洗劫一空的,现在他们不仅要掏钱养皇帝一家子,连现在救灾都又被皇帝惦记上了。
如果让他们知道做官做成这样,皇帝这么昏庸,打死他们都不来了,现在可倒好,辞官都辞不了。
皇帝冷哼一声,“息怒?你们倒是给朕说个法子,不然这怒该怎么息?”
皇帝气的头上青筋砰砰直跳,他如何能息怒,这一段时间天灾人祸不断,他现在还好好的,没升天都是他命大了。
他自己也想不通,为何他这么倒霉啊!偏偏在他成穷光蛋的时候,永州发生了雪灾。
这时,一向胆小怕事的刘侍郎战战兢兢地抬起头,“陛下,微臣斗胆进言,天灾人祸,是否可以召集能人异士探寻祥瑞之象以安民心。”
皇帝听后,眼睛一亮,怒气稍减,“哼,这还像句人话。”
“那众爱卿们不妨也说说,这救灾肯定要开仓放粮,粮食从何而来?下季的赋税还没收上来,国库空空,没有粮食这要怎么去救济灾民。”
一众大臣们没人开口说话。
皇帝看着沉默的大臣们,重重地叹了口气,心想:“这帮家伙,一个都是会算计的老狐狸。”
就在气氛僵持不下的时候,一向清正廉洁的御史大夫站了出来。“陛下,臣家中虽不富裕,但愿意捐出一半俸禄以助永州灾民度过这个难关。”
“陛下,臣和御史大人一样,也愿意捐出一半俸禄救助灾民,”京兆尹李谦开口道。
“臣也愿意,”郭嘉也出列道。
“臣也是…………”
殿中十几位大臣出列,都愿意捐出钱财。
皇帝眼睛一亮,正欲夸赞他们,就听御史大夫说道:“但陛下也需拿出诚意,沐浴斋戒为民祈福,往后也不可再奢靡,还要停止修建宫室园林之类耗费巨大之事,陛下若以身作则,臣民定会踊跃响应。”
皇帝一听这话,脸顿时黑了下来,可看到下面大臣们齐刷刷的眼神,又想到永州的灾民,咬咬牙道:“朕准了。
朕即刻下令,沐浴斋戒为民祈福,停建一切不必要的工程。”
大臣们纷纷高呼万岁。随后皇帝又道:“至于那祥瑞之事,朕命刘侍郎速速寻找能人异士,不可懈怠。”刘侍郎领旨而去。
皇帝面色一僵,冷哼了一声:“还斋戒,奢靡,他都多久没沾肉了,都忘了奢靡是什么感觉了,也不知道这个老东西是不是在讽刺他。”
底下大臣一时无言,这时户部尚书战战兢兢出列:“陛下,皇城离永州路途遥远等救灾物资送到那里也已经晚了。”
“为今之计陛下可以给西北那边传信,先从永州府附近的州府调粮食过去,或者朝廷先从西北当地的富商手里借粮食出来,就近救济灾民。”
“等朝廷把下季的赋税收上来,再还给他们,陛下还可以给予那些愿意借粮食的富商们嘉奖了,如此一来或可解燃眉之急…………”
户部尚书委屈极了,他是真穷啊!他虽守着户部,但有谁能明白他心里的苦啊!户部现在是一两银子也没有啊!
人人都道户部是肥差,以前费劲心思都想挤进户部的官员,现在全都避之不及,而在户部任职的官员,每天守着空荡荡的国库愁的头发都快白了,现在的国库就是老鼠来了都得扔几粒粮食才走。
户部尚书现在那是每天都想撂挑子不干了,但又不能,他每日对着账本发愁,其他部门虽说也忙,可至少不像他这般绝望。
他心中暗暗叫苦,这官当得实在是煎熬。每次上朝提心吊胆,生怕皇上再给他派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的下属们也是唉声叹气,整个户部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气息。
他甚至在想,哪怕被治罪免职也好过在这里干耗着,然而,他又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一旦离开,户部更是乱套。
其他大臣对户部尚书的话也一致认同。
太师李显从中出列,“陛下,微臣觉得此法甚好,这是目前为止最有效又快速解决永州灾民的法子。”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皇帝听着下首的百官们传来的一片臣附议的声音,刚刚的怒火也渐渐平息下来,他仔细思考着此法可行性,慢慢走回龙椅上坐好。
手指轻轻敲击扶手,半晌后缓缓开口:“此计虽可行,只是向富商借粮一事,还需妥善安排,莫要生出乱子,但其中细节诸多,不可大意。”